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应用语言 >简论情怀杨文丰生态散文教育文化情怀

简论情怀杨文丰生态散文教育文化情怀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6439 浏览:704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杨文丰生态散文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深切观照,对社会文化的沉思,作为一位具有教育理想、理念、思想和职业背景的学者,他的生态散文创作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表达方式必然浸润着教育文化的情怀和色彩。包括他散文赤诚纯净的心怀,蕴藉温厚的情理;授人以渔的知性和智性;深入浅出,引而不发的启迪;探寻意义和价值的原生含义及思想创新。
关键词:杨文丰 生态散文 教育文化 思想 情怀
杨文丰教授的散文集《自然笔记——科学与文化沉思》《蝴蝶为什么那么美》虽然都是生态散文,但“既不是布封那种对动物进行描述的随笔,也不是法布尔那种观察描述式小品。科学知识在杨文丰的笔下,主要只是作为写作题材,说明或解释科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科学知识为平台,更多地是为了表现科学美、文学美和哲理美,以达到人文精神批判之效果;或者说,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透过在我们周围却时常被我们忽视的自然科学现象,而引发出对社会、人生、的沉思、感悟,以揭示哲理。”①张柠先生论及杨文丰的散文揭示了哲理,其实杨文丰的生态散文还包含着一种深切的文化情怀——生态文化和教育文化情怀。可以说,他的生态散文就根植于生态文化和教育文化。“当代散文在很长的时间里整体思想质量的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了文化的根性。由于没有文化的强大依托,缺少文化血液的涵咏滋润,散文自然也就没有内蕴,便不可能走向精神上的开阔和深沉。”②杨文丰教授作为一直执著于从教学到教育教学管理再到学校管理工作一路走来的学者,所积淀的深厚的教育情结及教育教学理想,必然会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使其创作具有教育文化的色彩和光亮。
从文化含义来说,杨文丰的散文更宜于叫做“绿色散文”(杨文丰语),他散文精神上的开阔和深沉是浸润着绿色般的朝气和纯净,正像他的教育理想绝不会向勃勃生机的学生张扬一种暮气的繁杂的文化精神。借助生态科学知识这一舞台和视角,其散文精神资源中的教育文化也通过他表达的情感和哲理显示出来。杨文丰在一篇《散文之路》中说:“散文家的成功,与其说在于文笔,毋宁说在于心灵。”③作为一个教育职业背景的散文家,杨文丰心灵里确实储满了教育的情和理。他的散文中有生命无常的悲悯却并无孤愤哀怨的悲情,有一腔忧患却并无无垠的苍凉。其自然平实的表达中又透现出一种温厚的教育文化底色。他用这种温厚的文化审美的方式观照大自然的许多现象,给了读者特别是求学者“情商和智商以更多的震动和考验”④。

一、赤诚纯净的心怀,蕴藉温厚的情理。

教育家陶行知说,为教者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杨文丰教授的生态散文不期然地融入了他热衷教育事业的赤诚和温热。
1. 真实的童话般诗意的心境,虚拟的“讲台情境”。自然科学视角下的生态物事,何以会浸润着一种涓涓的情怀?写黄昏,是自然的黄昏,又是如此童话般诗意的黄昏:“黄昏的霞彩总像是红日跌落西天之下的苍山而溅起的,或许是太遥远了,那轰响我们已无法听见。黄昏何以彩霞满天?”“依然来访的黄昏,总给人多情、松懈、慈爱、自适和似有似无的几分神秘。在黄昏面前,人啊,总能不心存深深的感恩?”(《黄昏》)作家诗意而又有生命质感心境的表达是谆谆情意而不是自我陶醉和向人倾吐,这其中潜隐着作家虚拟的“讲台情境”,仿佛“传道、授业、解惑”。在《自然笔记·晨昏线寓言》中,同样充盈着这样的真实的心境和虚拟的情境:“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积极拂面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式的恩泽与压迫。寓意犹深的是,地球并不是一只裸球,地球穿着一袭绵厚、无色且流动的空气霓裳,高级动物及其他生物,夜夜,全出没在宛若虚幻的空气里。”自然的晨昏线在作家诗意的心境里是“飘然过去”“拂面而来”……这种谆谆的言说加之比拟修辞,形象而明晰,亲切而透彻。
还有自然科学视角下的雪原生态而又诗意化,浓情而又理性:“好多越冬作物,伫立田野,对温暖的雪被早就翘首以待。甚至有些越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冬作物,如冬小麦,只有盖过雪被,才能完成越冬后的正常的生长周期。”“雪和雨和水,其实都是同育天云的姐妹,雪融之水天上来。水,由雪融化的水——春水,几乎是不事张扬地、满怀爱情地、宽阔地荡漾在土壤里,沁入土地的怀抱。”(《瑞雪兆丰年》)这是科学素质培养和人文教育思维的表达。蝴蝶的味觉器官细腻真切而又意味深远:“别以为味觉器官都天生在舌上。也别以为味觉器官在舌上就高,就正常。蝴蝶没有舌头——味觉器官竟在脚上!蝴蝶之脚与蜷曲的软喙可谓天作之合哪!蝶脚只要一踩上颤抖的花朵,只要想吃食,其精巧绝伦的软喙就能随即自如伸张,伸张的长度视花萼的深度而定。”(《蝴蝶为什么这么美》)这话语,这口吻,恰是教育者的口吻和话语。赤诚真挚的心境,谆谆善诱的表达,亲切温厚的语调,营造了一种虚拟的“讲台的情境”。
2. 含蓄蕴藉的情理是隐形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文化。杨文丰的生态散文无论在表达文化批判还是文化颂扬,其文字都不求单刀直入或酣畅淋漓,而是有学养的教育者含蓄蕴藉的“润物细无声”表达。“雪被呵护庄稼的温暖,是久远的、本色的、农业社会的温暖,今如此,清以前唐以前秦以前,莫不如此。天寒地冻,积雪盈门。清晨,农民好不容易才推开门,弥眼一片茫茫白,天地银子世界一般,禁不住喜上眉梢。”(《瑞雪兆丰年》)对往昔“温厚而慢节奏的农业社会”的向往,无疑含蓄地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熙来攘往、纷纷扰扰的文化批判,而这种文化批判虽涵蕴丰富却在文字中细细流出。《蒲福风级》里在把风的级别,用自然景物的“表现”清晰再现后,作家用自己智慧之光点亮读者的心灵,用自己细如雨丝的文字温润读者的心田:“人类社会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类社会一直风声不断,而且新的级别,依然在流动产生。我们界定人类社会和自然风物的级别,无非是出于功利。技术在本质上就是最大的功利。技术的历程,就是人类深一脚踩上‘理想’,浅一脚陷入‘泥淖’的过程。”从自然风级联想类比到人类社会的层级,也是自然科学视角的“发现”到人文社会科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大情怀和大智慧。

二、示人以知,启人以智

杨文丰教授的生态散文在打开自然知识的天地之时,也开启了智慧的大门,这正如教育要教人以知识,但教育没有智慧的传递和启悟,不是理想的教育。《本色南瓜》是曾经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感同身受的佳作,作家种南瓜,吃南瓜,想南瓜,可以作为南瓜种植的读本。但作品除了写尽南瓜本身的特别之处和特别机缘外,它还有别样的智性启迪:“今天吃南瓜,令我想到‘本色’两字。想到自己现在虽栖居繁华的大都市,但本质上还是从山野走出来的,是山野的儿子,不能忘记苦难的过去,不能淡忘清淡的本色。……无论是否艰苦的岁月,都得对一瓜一果感恩,在幸福指数升高的日子,更得生活得清淡。从这个角度看,南瓜代表了艰苦朴素的精神和不忘根本的精神,尽管这些精神,今天正在淡去。”读了这样的文字,《本色南瓜》是不是也是当下强调“幸福指数”的社会一个很好的教育读本呢?而作家谆谆本色的话语,更增添了教育文化的韵味,在知识性、审美性的阅读中,也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智慧的启迪。这样给人以知识、悦人以美感、启人以智慧的具有教育意味的文字在杨文丰的散文中随处可见:“美丽的东西都是脆弱的。脆弱的蝴蝶头上同样没有上帝,唯有靠蝴蝶自己,要拯救蝴蝶。”这不是呐喊,而是教育者的智慧点化。“何谓蝴蝶的道德?我以为蝴蝶的道德就是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僭越自己的本能,设法用足自己的生命功能,将自己业已形成的独特的‘行为艺术’用至极限,自觉而不做作地展示生命之美,默默为大自然献上自己美的色彩和气息,甚至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当需要时。”真挚浓厚的感情,明确而有导向的思想,让人很容易受到深深的教育感染和启发,得到一种生态文化和教育文化的熏陶。在《根》一文中,对根的生态化的叙写中作家油然感悟到:“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面,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根在土地里的伸展范围相当于绿叶掩遮的地上面积。地上的树冠与地下的根,还呈现准对称性。树冠在任何时候,对根,都一往情深。”这是大自然智慧的结晶,作家智慧的凝结,我感到更是教育文化的眼界和境界。

三、围绕“中心”和“重心”,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而不发

杨文丰的散文少有艰涩拘谨的内容,丰富的想象和修辞,使他的作品旁征博引,舒展自如,深入浅出,引而不发。但与一般类似特征的散文不同,他的生态散文不仅是“形散而神不散”,还具有“形散而物不散”,他每一篇生态散文形式上虽不拘一格,但所写的生态物永远是作品的原点和基点。有教育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恰是教育教学强调的“中心”和“重心”的教育文化特征,杨文丰生态散文里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和升腾,表达上也天上人间,古今中外,但很少游离于原点和基点。“缘是什么?就是人与自然在刹那间达到了和谐,就是阳光、云雾与人的互相依存、互相体贴达到了恰到好处,就是造化对美幻的偶然垂青。由此,谁还能说看到佛光不是幸运,不是福星高照呢?”(《佛光》)作家对能亲见一次且难得一见的佛光,显然异常惊喜和难忘,欣喜之情回荡心间,溢于笔端。但佛光依然作为基点和原点,“缘”是作家的感悟:“佛光啊,你的显现可以说是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难就难在这缘并不是那么容易显现;佛光啊,你的显现难道就不可以说是容易的吗?倘若具备显现的条件,倘若有缘。在这地球村,在这人寰,任何事情,只要有缘,只要条件成熟,千年的铁树也要开花,万年的枯枝也能发芽。正因为有了一份缘,张生和崔莺莺在普济寺在西厢命定就要发生已成飘逝绝唱的爱情故事;佛光显现的缘,与尘世间有情人相识相知之缘,又何其相似乃尔!人海茫茫,熙来攘往,多少人擦肩而过,有人终其一生无缘得遇相知,然而有缘人,却只需要那么一次邂逅,就如红楼宝黛……”旁征博引,类比推理,又勃发,由“佛光”而升腾的“缘”的思想的引导和教育的价值深入人心。

四、意义和价值的原生性探究,并打造创新的散文品格

由教育文化追求永恒的生命观、历史观、人生观等规律性道理的本体价值观出发,杨文丰笔下的自然物象无疑大都创作出了一种教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价值意义的直接表达本是一般文学散文力避的,但杨文丰生态散文一则蕴含了深切真挚的教育文化情怀,二是与他真实的叙写和真诚的抒怀融汇,加之诸多自然巧妙的比喻、比拟、类比等文学手法的运用,使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与生态表达浑然天成。《佛光》一文的最后一部分叙写佛光其实也无法主宰自己,也身不由己,因由“其一、其二、其三”的客观科学的内容显示佛光的无常,作家自然延展,在依托真实的佛光叙述和由衷的感慨抒写后,对为人、做人以及心灵成长等价值和意义进行原生性生发,从而形成了颇具穿透力和理性力量的思想创新。“大自然的最高境界,或最美好的状态,就是和谐。然而,和谐永远是偶然,无常才是必然。……其六,还是更重要的,是你根本就无法自主自己能够显现的位置,更遑论自主出现了。谁人不追求地位呢,在这尘寰。就别说你身前身后是一片空茫了。即便你有了显现的位置,也还得依赖云、雾,依赖太阳,依赖被人发现,依赖正好是‘三点成一线’。”在《蝴蝶为什么这么美》一文“五、蝴蝶之爱”中,作家通过蝴蝶的“爱情”写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到裴多菲的爱情诗,写到新近国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让垂垂老矣的露丝眼神一亮的淡绿色蝴蝶发卡,写到《参考消息》的一篇文章《爱情源自生物基因》。“爱情也可以是源于一种病,这是一种孤寂病,一种渴望得到知音、希冀美丽共鸣的病。”最后写到我国经典的爱情故事“梁祝蝶式”爱情。在旁征博引又基于原点中,充分表达了爱情原本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爱情是一种孤寂病”的独到新颖的见解。而文中对话、类比等有类教学的话语方式,分明的逻辑结构,学者严谨睿智而又新意的见解,更彰显了一种教育文化的内蕴。“任何物种的爱情都是相似的,都需要‘吸引点’,都需要基础。”“主动求爱者多为雄性,这与人世相似,雌蝶自然也不是有约必赴。面对高傲的公主,‘一气之下’的雄蝶大多会果断地斩断情丝恨缕,另觅‘天涯芳草’。”“爱情本是自造的责任、自觉的约束和自愿的付出。”“经典”的语句,通过“蝴蝶之爱”推演和启悟而出,放在教育文化背景下犹似蝴蝶的光彩。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