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应用语言 >主持人语: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变革和拓展

主持人语: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变革和拓展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5996 浏览:165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曾经多次说过:当代世界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斩断联系。在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在迅猛发展,成为近年来西方学术中最具活力的推动力量之一,同时也成为全球社会改革的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力量,在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的结合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略。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术的领域,这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始终没有停止。西方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承续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观念和论点,结合当下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现实,或承续沿袭,或阐释引申,或批判反驳,或发扬蹈励,形成散弹般开放的理论景观,丰富多样,却又速生速朽。很像夜空的焰火,瞬间绚烂,旋即归于黯然。如何在这迅速变革的理论资源中撷取有益的营养,在西马纷繁多样的理论创造中披沙拣金,如何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借鉴西方世界先发形态的经验教训,在中国现实中找到最符合中国发展现实,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当下中国学者的责任和使命。今天这一组文章,就是一组集中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具有一定前沿意识的研究成果。
童小畅的《早期鲍德里亚与马克思的理论复调》一文,对近年来在我国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鲍德里亚理论进行了研究。文章在综述各个时期理论界对于鲍德里亚的马克思主义身份进行辨认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鲍德里亚文本对话的多声部性,以及诸声部在其写作形式、内在理路中展现出来的统一性与平等性。作者声称,希望找到一种能够阐释有关鲍德里亚同期思想活动的合宜方式,从而重新确立鲍德里亚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一不可更易的事实。
罗如春的《作为叙事的民族——论民族认同的后殖民解构》一文对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霍米·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于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基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王林生的《姚斯批判阿多诺:为何,并如何》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批判理论的衰落与变革。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的美学观中,否定性是其最重要的概念。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则是在重新认识通俗文化的基础上批判阿多诺的。他认为,阿多诺对否定的强调将艺术置于一种二难的境地,简单地将审美经验置于肯定和否定的两极,不仅没有认识到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的地位,而且忽略了艺术的交流功能及审美经验的认同。而姚斯正是在对阿多诺批判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审美经验的重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