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质量管理 >有关于腹腔维拉帕米运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临床观察

有关于腹腔维拉帕米运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临床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7570 浏览:204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中使用维拉帕米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静脉全麻择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常规诱导及建立气腹时予以维拉帕米5 mg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则予以常规诱导,两组术中均给予丙泊酚、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50,并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 结果 麻醉期间治疗组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术中血压、心率控制较对照组平稳。拔管后患者躁动例数无明显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维拉帕米能降低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稳定术中循环,减少伤害性刺激。
[关键词] 维拉帕米;脑电双频谱指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静脉全麻
[]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c)-0098-03
脑电双频指数(BIS)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还能有效地评价意识状态或镇静程度,并能够预测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指导麻醉期间用药。维拉帕米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房室结折返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对于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或房扑,可减慢房室传导从而控制心室率。但维拉帕米很少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目前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的报道更是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静脉全麻下使用维拉帕米,并且维持BIS值40~50,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药物剂量的变化,从而对维拉帕米在静脉全麻中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学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年龄40~63岁,平均(51±8)岁,体质量48.6~73.3 kg,平均(55.8±17.9)kg。入选患者标准:①无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疾病;②无心、肝、肾疾病;③愿参与此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②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重度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⑤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⑥支气管哮喘。将纳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前BIS值、ASA分级、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饮4 h,均于术前半小时口服地西泮片 5 mg。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予以诱导前快速输注500 mL林格液,予以PHILIPS-MP50型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动脉压。两组均前额粘贴BIS电极,连接Aspect公司的BIS监测仪,麻醉诱导采用(0.004 mg/kg)、丙泊酚(1~2 mg/kg)、咪唑安定0.05~0.1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依次缓慢静注。待BIS值在40~60时行气管插管。后接Drger Primus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频率12~15次/min,潮气量8 mL/kg,吸呼比(I∶E)为1∶2,气道压力在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以内,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10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 mm Hg。术中麻醉采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根据BIS值调控丙泊酚泵入量,当BIS>55时,每30秒丙泊酚递增17 μg/(kg·min);当BIS<45时,每30秒丙泊酚递减17 μg/(kg·min),使术中BIS值稳定在40~50。根据心率、血压情况调整泵入量。气腹时,治疗组予以维拉帕米5 mg静脉推注。腹腔镜气腹压力为10~14 mm Hg。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PETCO2、BIS。记录送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人工气腹时(T2)及气腹后30 min(T3)、拔管时(T4)、定向力恢复时(T5)各时点,心率增加15次/min认为有插管、拔管反应或麻醉偏浅。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记录丙泊酚、用量,拔管后患者躁动例数及术后即时和第1天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即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24 h 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期间丙泊酚和的使用量比较

麻醉期间治疗组患者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后躁动例数、术后发生术中知晓例数比较

治疗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停药至睁眼所需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例数、术后发生术中知晓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