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府经济学 >日本以日本文学角度看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以日本文学角度看日本文化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8905 浏览:1325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而且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我们面对日本时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的范畴,那么如何了解日本文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学入手来研究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化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对日本文化性质的基本见解,把日本文化称为诸如唯美文化、武士文化等,这此都只能从一个方面理解日本文化。事实上,日本文化内涵的深层特性,则在于它充满“变异”的活力,因而,如果非要判定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那便是它“变异性”。我们知道,文化是属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特定的人类族样产生特定的文化;文化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文化,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特定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文学自然具有人类生活共同性的层而,即世界性,也具有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层面,既民族性;即具有历史连续维度,即稳定性,也具有吐故纳新的机制,即变异性。由此出发,本文从文学发生学立场出发,来揭示日本文学深处的内在动力和内部特征,以此说明日本文化的特质,即“变异性”和连贯性。
日本文学在其发展过程,每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都融入外来文化的成果。在漫民的古代主要是借融入中国文化的成果,日本保存至今最早的汉文章,即是《倭国王武(即雄略天皇)到宋顺帝表》。如果从那时算起,中国文学传入日本,并渐渐渗透进日本文学机制内,成为其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已有一千多年了。中国历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及文论著述传到日本的数量难以数计。日本的文字,即检测名,便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在古代日本,许多文学家都把研究中国典籍作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如,紫式部,清少纳言等作家,作家们对中国古代典籍的引用并不仅仅停留于语言文字的借用,而是连原典的深厚文化内涵一并化入内心。但都可以说是不露痕迹。司马迁、自居易、苏轼、罗贯中、施耐庵等中国作家在日本颇负盛誉,像《玉台新咏》、《游仙窟》、《剪灯新话》这类作品在日本格外受青睐。
日本的汉诗至今已有一千三白年的历史,它作为日本汉文学的主要形式,追随着中国各个时代诗风的流转,如: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的许多诗,都可看出它受从六朝至初唐诗风影响的明显印迹。就小说言,在日本文学史上,究竟有多少作品属“翻案”文学,很难作精确的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许多新出现的小说形式来讲,这此翻案小说都起过一种首开风气,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作者因中国小说激发出新的信仰,往往通过“翻案”的形式,来对抗或辅佐流行形的艺术理论和实践。19 世纪的明治维新中,日本一部分政治家、思想家

优秀论文查重www.udooo.com

提出向世界寻求知识的宣言,追求新知识,新文化成为时代的趋势。欧美近代思想源源导入,风靡学术界并波及全社会,造成日本的近代文化活动,从而打通了与世界近代文化的渠道。欧美近代思想文化开始无计量地涌入日本,与日本原有的传统汇流,此外来思想先是英国的功利主义,再之是法国的自由民权学说,继而是美国的实用精神,直到德国的国家主义。它们冲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日本近代文学,使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完成了欧洲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末几百年间的文学发展过程。此时一些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方而进行新的尝试,出现了许多流派,这此流派不论在理论观点上,还是
艺术技巧方而,都借川了西方的美学理论。而现代文学史上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新感觉派的创作,更注意探索一条把日本占典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的创作之路,在继承日本古典文学的“物哀”“幽美”美学观以及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川端强调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验,有效地采用外来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特别是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进入当代,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如野间宏,三岛由纪夫及人江健三郎的创作。正是通过对各种外来文化体系的吸收消化,日本文化形成了和谐的多元化状态。据日本学者加藤周一的说法,日本所融合的外来思想文化,具有代表的是四种,第一种是大乘佛教及其哲学;第二是儒学,特别是朱子学说;第三是基督教;第四是马克思主义。他说:日本文化的背后,始终存在着三种世界观,即外来的世界观、固有的世界观,日本化的外来世界观。整体上占有主流的仍是日本固有的东西,如川端康成。“日本文化史,就是这样一部多样化的历史,它是在多样化与统一性,变化与持续的微妙平衡中发展过来的。”在这种融汇中,日本文学传统的民族性并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却由此获得了创新的生命力,这便是日本文学内具有的“变异”特征,这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感伤,幽寂的情趣相关,他们的文学还具有一种缩写人生和自然的“盆景趣味”,这是日本文学抒情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有研究者指出,中国文化总的趋势上有阴性特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性格有明显的女性偏向。这与日本文化和日本人也非常契合。日本文学,尤其是接触西方文学以前的文学观念,叫“心物交触,多愁善感”,“幽玄”和“闲寂”即以幽美为主,喜局部的充实。
可见,日本文学在与外来文化的对抗中,又表现出相对意义中的融合,也就是说,日本文学为取得抗衡力量,它每每从对手的成就中,寻找壮大自己的因素,在对抗中大量摄入,是在对抗中实现的融合,并最终保持了其连贯性,这又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又一特征。
以上我们对日本文学的样式,特点、观点至具体内容进行了文化学的剖析,从中分离出域外文化复合的因子和传统文化连贯的因素,说明日本文化具有变异性和连贯性的特征。这此分析也许有助于解释当今日本文化史的许多现象,有助于说明日本人在变革的关头(如明治维新,二战后的新秩序等)所表现出的承受力和应变力。
参考文献:
刘立善.日本文学与法国文学.日本研究.2007(2).
周萍萍.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理论界.2009(1).
[3]中村文则,姜楠.日本文学的现状.作家.201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