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试议我国城市规划中文化规划

试议我国城市规划中文化规划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3856 浏览:109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入手,梳理了我国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进而阐述当前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现象,分析其形成理由,最后提出了增加规划中文化辨识的几点深思意见。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文化; 文化规划
1006-3315(2013)11-173-002
当今,以标准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带来文化割裂的弊病,以城市化、国际化为诉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很多城市原本独具特色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消失殆尽。许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简单地以“高楼、立交桥、大广场”为标准,走进了缺少文化规划的误区,城市特色文化遭到无节制毁灭,城市形象趋同,个性虚无。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等方面日益趋同,因此文化上的辨识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规划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与文化的关系概述

1.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空间范围内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善、恶、美、丑无所不包,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城市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善避恶,创造美好。
3.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是表达与思想、形式与意境的关系,规划的表达是“形式”,文化的思想是“意境”。形意统一的规划是城市个性之作,传世之作;形不达意的规划是低劣之作,终有一天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淘汰。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就是要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各个层面融合城市优秀的文化资源,有策略地整合具有地域特征、科学健康的各种物质与精神文明,通过规划的手法,延续和创造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灵魂角色。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

悠悠中华,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就对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厚影响,其中尤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代表。古代都城强调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层层递进,反映的是儒家讲究尊卑、追求秩序的宗法礼制思想。我国许多城市力求山、水、城的和谐相融,是追求道家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战争后,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是中西方文化思想强烈交互、碰撞最为激烈的场所。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传入,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从最初的直接移植到后来本土化的逐渐融合,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体系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
解放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城市规划也带有苏俄城市文化的烙印,城市总图讲究构图,强调城市建筑艺术和对称式的轴线干道,喜好设置广场。期间,左的政治文化反映在城市规划中,带有激进色彩的政治文化替代了传统审美观,兵营布局般的大寨屋就是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型,城市文化领域的建设逐渐复兴,城市规划的理论也逐步走向全面。当今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个性是城市规划文化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仍然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规划界应从更深的层次上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西方规划理念对我国的影响,把多种思潮的精华和价值汇聚起来,兼容并蓄。

三、当前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

综观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千城一面”的舶来品和种种形式主义破坏了城市原来的文脉肌理。[2]旧城、疯狂克隆、胡乱标志、攀高比大、崇洋媚外、窒息环意、乱抢风光,永远塞车、检测古董当道等城市建设的败笔无不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有学者将其总结为四个特征:一是现代与传统的迷失——重外来文化,轻传统典型文化;二是精英与大众的迷失——重精英特权文化,轻平民大众文化;三是物质与精神的迷失——重物质建设文化,轻精神修养文化;四是短期与长期的迷失——重近期逐利文化,轻长远内涵文化[3]。相比而言,世界名城无不具有特我国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定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巴黎是“时装之都”、“文化艺术之都”和“浪漫之都”;伦敦是“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维也纳是“音乐之乡”……事实表明,从一个城市的历史、时尚、艺术、金融和自然等文化资源中,都可能产生出最具城市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来。总体看来,我国至今尚未形成西方国家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的以文化规划指导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格局,究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文化规划定位误区。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具有总纲性质,是整个规划中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与知识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需要由各方面的专家协作完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和规划者都没有将文化规划当作一种高知识、高创新、高能级的设计来对待,有关文化的规划通常是由门设计。这种在单一部门指导下的文化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存在,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地位微弱,文化规划的视野狭窄、实施不力。
二是经济利益导致短视。急功近利、浮躁短视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城市规划领域,就表现为宏观层面上过分注重政绩,有些政府把城市建设当做形象工程来做,求大、求新、求快,不从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着眼点出发挖掘城市文化主题,而是推平头式的旧城改造,快速转变旧貌,快速出政绩和经济效益,却分割了旧城原有的肌理和城市功能。在技术层面上,商业化运作的规划设计部门因节约成本、追求效益导致设计复制,从而使规划编制过度市场化和简单工程化。而市场中的开发商乐见大面积的城市改造,简单地复制商业街、住宅楼建造能为其迅速带来高额利润;居住于历史文化区的市民面对拆迁经济补偿的诱惑,也盼望旧城迅速改造。以上种种利益综合发酵,导致目前的城市规划更多地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社会效益,城市规划失去了文化辨识,无法体现其固有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丧失了城市的独特魅力。三是法律法制保障欠缺。在现实中,文化规划制定难,实施更得不到重视。文化规划不仅在资源使用与支持力度上逊色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且当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往往以牺牲文化来优先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缺乏与文化规划相对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最主要的理由[4]。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只重视功能规划,不重视文化规划。
四是业界素质尚待提高。城市规划需要的是通才,不是专才;需要的是文理兼备的人才,不是重理轻文的人才;需要的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只具备逻辑思维而不具备形象思维的人才。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师大多是专才,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城市规划发展新形势之需要。同时,其敬业精神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文化性主要强调的是城市个性的延续与创造,相互抄袭规划,只能是抹杀城市固有的文化,造成全国城市的千城一面。

四、增加规划中文化辨识的深思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文化辨识度,目的是要实现城市身份确认、城市形象和品牌的树立,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与模式。以文化联系城市各项系统,整合出统领各项建设的城市文化主题,其他规划则严格遵循或者符合城市文化规划的规定和设计进行,从而使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重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城市主题文化特征和意象,具有城市文化的符号作用和标本作用,形成别他性、权威性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系统,塑造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城市空间形态。对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现象,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必将给城市的未来留下许多后遗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增加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辨识:
一是加强研究正确定位文化规划。城市规划应该是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的交融,城市规划专家应有广博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城市规划是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传承的结合过程。当前应深入对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之间辨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城市文化内涵研究、文化策略研究和文化建设研究等,正确定位和发挥文化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灵魂引领作用。
二是正确定位城市规划价值取向。政府领导是城市规划的主导者、决策者,首先要避开以“面子工程”来体现政绩的倾向,要坚持城市规划决策的公正性,真正尊重专家意见和民众意愿,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人文因素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使城市规划体现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向市民进行城市规划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规划审美观,引导树立正确的规划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上来。
三是及早确保文化规划有法可依。要制定城市文化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把现行的城市规划主要为功能规划,转变成文化规划,制定相关的强制性或指导性技术规范,以指导体现城市规划文化性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四是提升城市规划者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要提高规划师的人文社会学科素养,变专才为通才;另一方面,要提升规划师的敬业精神,制定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标准,强化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以科学的态度、人性化的关怀编制每一项城市规划,杜绝不负责任的、相互抄袭的技术腐败现象。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不致迷失的坐标,是体现城市个性的根源。尊重城市文化的气质,传承城市的优秀文脉,保持城市应有的记忆,继承、创新、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今城市规划的重任。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文化迷失现象普遍,但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提出“文化立市”的理念,表明城市规划文化性工作已经开启。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应进一步以不懈的追求和勇敢的精神,将人文关怀和文化视野导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之中,推动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陆枭麟,张京祥.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迷失与规划师角色再塑[J]规划师,2009,(5):63-66
[2]王景慧.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J]城市规划,2011,(3)
[3]郝俊芳,张春祥.注重城市与文化关系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9,(2)
[4]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我国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199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