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简述修辞学读《修辞学发凡》生

简述修辞学读《修辞学发凡》生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30799 浏览:1428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陈道望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发凡》树立了修辞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楷模,尤其是在20世纪,没有任何一部修辞学著作能与它媲美。本文就书中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影响、后人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并表达了自己在读此书时所产生的疑问和所受的启发。
关键词:《修辞学发

源于:论文网站www.udooo.com

凡》 疑问 启发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本质的区别于本科时期的学习,那就是研究精神,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在拥有一定理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认识问题的多种方法,延伸问题的深度。阅读经典是就是一个好方法,笔者在上修辞学和语体课时,老师都有推荐的书中有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近来写了一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阅读的过程中我好像是在直面与作者交流,虽然有些例子还不太好懂,但阅读中却时时令我欣喜,好像在面前开启了一扇新的亮窗,不断涌入新鲜空气,沐浴心灵,拓宽视野。这是我第一次读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让我在读此经典中获得了顿悟、启发与成长。陈望道先生十余年不辞劳苦,遵循自己提出的“研究的注意必在同。而平日的观察却在异。”的原则,广泛阅读,深入观察,搜集信息,整理归类,精细研究各种修辞现象终于于1932年完成了自己提出的修辞学的主要任务“ 搜集事实材料,尽力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说明、记述”。其标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修辞学发凡》。
我的阅读启示:由于才学疏浅,在阅读《发凡》时产生了很多不解的问题,1.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说,按现在一般常人的理解,消极就是坏的,不好的意思,积极即好的向上的之意,所以在没看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容易把消极修辞理解为:修辞使用不当,而《发凡》中,积极与消极却有着异于常理的意义,消极修辞,即是“记述的,以平实的记述事物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态度、性质、组织等等,使人一览便知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积极修辞,“以生动的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虽然也以客观上为经验做根据,却不采取抽象化、概念化的法式表达,而用另一种特殊的法式表达,其表达的法式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我们在理解时需要特殊的去记忆,在讲解时得特别提出,否则容易产生误解,所以个人认为这样的分类称谓不好,可否能另有他说。2.在书的章节安排上,陈望道先生在《发凡》中,陈先生以汉语辞格的构造和功能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材料上的,意境上的,词语上的,章句上的”四类,但一开始并未给出具体解释,而是在述说完每个大类中包含的具体小类后才指出“材料上的辞格指就客观事象而行的修辞;意境上的辞格指就主观心境而行的修辞;词语上的指一切利用词语成素的修辞;章句上的指一切利用章句结构的修辞”。200这样的章节安排给读者阅读带来了一定的不解,在书的开头也就是具体分类时就应该介绍清楚,否则我们在阅读是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譬喻是材料上的,为什么比拟归入意境上……3.在此笔者在理解具体每一辞格时有如下疑问,(1)“反复”作者是归入章句上的的辞格,给出诠释是: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名叫反复辞格。那我们能否这样说:人们为了表现强烈的情思,用同一的语句。如果这样的解释成立的话,那它也就可以归入意境上的辞格了,如果不可以这样定义,区别又是什么。(2)避讳、婉转、折绕这三类辞格我们在阅读时不容易区分,并且作者各类所举例句我们在三者之间都可相互利用,所以这三类也许我们就可不加区分,归为一个辞格。(3)可能由于当时研究所限,本书在编排上还缺少一部分内容,即相似辞格之间的区分,在当代的各种论及修辞著作中,几乎都可阅读到这部分内容,便于读者的理解,而且本书中的38种辞格,有很多都有交叉,例如“比拟”与“移就”,更应写明白说清楚。
再者不知读者是否还记得作者第三篇修辞的两大分野第一节形式与内容的最后的一句话:“这对于个人,也是同样的真实”。这一小节主要说的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变化引来的结果。陈望道先生在学习的同时说道做人的道理,对于人的发展过程来说正是这三个时期:“形式过重时期;内容和形式调和时期;内容过重时期”。形式过重时期可以说是我们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自以为饱含知识,从多种途径的展示自己其实少的可怜的“内容”,后来我们进入社会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容的短缺,慢慢的填充自己,这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调和时期。后来我们渐渐的觉得自己“姜还是老的辣”。如书中说,“当然期望形式能够和内容调和,但事实上,只有内容形式两并充足的时代能够如此。此外大抵或者偏重内容,或者偏重形式,有些畸形的状态。不过内容的偏重的畸形是一种上升的畸形,形式的畸形是一种没落的畸形”。31所以我们得不断充实人生的内容,寻找适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当然这是笔者对陈望道这句话的理解。
我想读者也注意到本书最后附有的好几篇关于重印的文章,《修辞学发凡》从初版1932年到今年刚好80年,这期间陈望道不断修改自己的著作。由于笔者阅读的只是最新版本,并未阅读之前的版本,所以不能一一例举变化之处,但我们从不同版本的修改不仅仅看到的是一些演变的印迹,更可以感受到先生在学术上对新知如饥似渴的进取精神,以及十分严格、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启示我们得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3]宗廷虎. 探索修辞的美——〈修辞学发凡〉与美学[A]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