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院校生导师双向选择简要经济流程

院校生导师双向选择简要经济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33508 浏览:1556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院校研究生的导师选取以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制度为运作基础,然而,在选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内容,分析得到双向选择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将对导师与学员间的亲和效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信息传播力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以及强化评估监督。另外,本文提出了尝试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式。
关键词:院校;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信息不对称;亲和效用
教育部自2006年起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运作模式。目前,各高校本着学术公平、学术自由与合理竞争的原则,在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即入学后研究生可以自由选择导师,导师可以自由选择研究生。
本文以院校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该种选择方式对学员和导师的亲和效用分析为研究内容,分析该方式存在的弊端,探讨克服或者改进的方法,为今后新学员选择导师,导师招收新学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双向选择的由来

双向选择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人事安排、劳动用工等方面实施的一种人才分配方案,起源于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用工方式的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被誉为“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在这种“大锅饭”的人事体制下,所有的劳动用工都体现为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态。这种情况既挫伤了部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又助长了部分工人的懒惰作风。实施改革后,全国开始推行了双向选择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此后,各领域也兴起了双向选择的改革之风,其中包括大学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 机关部门人事安排的双向选择,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等等。这种机制充分发挥选择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共赢, 双方利益和效用得到有效提升。

二、院校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的运行机制

院校的研究生来源大部分为本科直升学员,还有部分基层干部、院校教员以及地方生入伍学员,研究生学员入学大约一个月后开始确定导师。在入学后的这一个月时间里,研究生学员通过一些途径掌握到所选导师的相关信息, 从而对导师有所了解。例如通过校园网上的导师个人简介、科研项目等确定自己所跟导师的大致人选,或者通过向研二研三的师哥师姐或者本科老师进行咨询,搜集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老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部分学员也会直接找到研究生老师,询问相关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工作正式开始后,首先先由学员填制双向选择志愿表,志愿表分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学员能选择两位想跟的导师。接下来,导师会根据具体情况,从选择他的学员中选择其所要带的学员,导师选择表分为第一到第四志愿,导师能选择四名想带的学员。然而,每个导师的招收学员名额一般为两名左右,教研室或者系负责人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剂和安排,从而完成研究生导师选择工作。

三、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及其影响

信息不对称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克洛夫在其代表作《柠檬市场》中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对于同一事物,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对等。占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为获得自身利益不惜利用其所掌握信息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出现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不公平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逆向选择——在签约之前,一方凭借自身具备另一方所不具有的信息使自己受利而损害对方利益,使得对方做出不利选择;道德风险——交易双方在签约时所占有对等信息,但在签约后,其中一方因为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因而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研究生导师选择过程中,很明显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例如学员对导师的学术水平、个人实力、科研项目以及性格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导师对学员的能力素质、兴趣爱好、方向偏好也不清楚。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学员之间往往还不了解对某一名导师有选择偏好的人数有多少。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可能产生了下面这些问题:

1、逆向选择

学员选择导师时,往往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老师了解情况,此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员为博得老师的认可和亲睐,隐瞒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多的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样导致导师在选择学员时作出不合理的选择。第二,导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员选择自己,同样更多展示出自己的强项,隐藏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也会误导学员对导师的选择。第三,学员在填报导师双向选择表时,由于不了解其他学员填报的情况,认为大部分的学员会填报哪些实力更强的导师,因此不敢选择更好的导师反而选择其他导师,有可能出现好的导师没有人敢选的情况。

2、道德风险

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完成后,由于实际掌握信息的缺乏,某些学员会认为之前自己选择的导师很优秀,感觉自己进了保险箱,研究生毕业再也不愁了,因而放松自己的要求,使得导师的学术辅导能力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同样,导师也会以为自己的学员足够优秀,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辅导培训,反而将自己的时间更多的放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者其他事情,这样可能使得学员的能力逐渐趋于平庸。

3、研亲和效用降低

亲和效应指的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的某种志同道合之处从而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之间形成“自己人”的认知。亲和效用则是指的双方之间亲和效应的增减程度。
双向选择的本质要求选择双方的地位是平等, 不存在谁掌控最终选择权的问题, 不被选择的一方丝毫不会因此而受损, 也不会在改选其他方的时候受阻。然而由于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是有限数量下的双向选择,以及导师的选择晚于学员的选择,因而导致导师拥有最终选择权,导师在选择中地位要优于学员。这样的选择方式可能会导致导师和学员的亲和效用下降。一方面,当报选某名导师的学员过少时,调剂过来的学员会认为报选老师人数少的原因是该老师的能力水平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导师对这些学员的亲和力,从而导师的亲和效用损失;另一方面,一旦某学员被报选的导师拒绝,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调剂的导师很可能认为落选的学员能力素质偏差,导致落选的学员与导师之间形成沟通屏障,导师与学员的亲和效用也同样损失。另外,落选的学员在面对调剂时,往往缺乏对其他老师的了解,因而带着随意选一个的态度选择导师,这样的结果使得导师选择学员的权利形同虚设,导师与学员之间的亲和效用受到损失。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信息在院校研究生导师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双向选择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和问题都与信息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如何改善选择中的信息公开和透明,是改善导师选择结果的根本途径。

1、加强学校第三方信息传递力度,方便导师与学员之间互相了解

这里的第三方信息传播渠道主要为校园网络、学校研究生处以及研二研三的师哥师姐。首先,校园网络应该有导师较为详细的资料,包括导师的职称、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往年的学生情况等。这一系列的资料适时更新,方便研究生新学员查阅参考。其次,学校研究生处在新学员将要进行导师选择前的一段时间,安排一次导师与新学员的见面会,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第三,同专业同方向的师哥师姐们在新学员入学后要果断发挥其领路人的角色,协助师弟师妹们了解导师的基本情况,明确想找的导师,并将这种良好的传统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2、导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相互推荐其他适合学员的导师。

例如,当选择某导师的学员偏多时,该导师可以对不想选的学生介绍另一名导师的情况,让处于迷茫状态的学员对这一位导师有新的了解,从而产生了选择这名导师意向。导师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会加强导师对不想选的学生的选择指导,推荐其他合适的导师,从而两名导师的亲和效用都不减少,达到总效用最大。

3、强化第三方评估监督, 确保双方严格履行自身义务

目前院校研究生管理采取中期考评制度,这样的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校在入学第二年上学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期对研究生学员的学业情况、论文发表、课程表现以及军事体能等情况进行中期综合考评,有效评估和监督学员以及导师这一年半以来的情况,奖励先进,督促后进,为后期的论文开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4、尝试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采取这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这种联合培养方式值得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考虑及借鉴。通过导师资源的内部整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各方面提升导师“导”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培养多类型、复合型高质量人才,同时导师与研究生学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能够有效消除。即使不进行联合培养,也可以吸取该制度经验,选择与本校、外校、跨学科导师合作方式,拓宽培养渠道。实现宽泛的学术氛围,知识学科的互相补充和渗透,使研究生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徐兰.有限数量下双向选择的效用分析——以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为例[J].经济理论研究,200

6.(3):17-18.

王志栋.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

6.8(3):322- 324.

[3]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J].新西部2010. (24):178,171.
(作者通讯地址: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陕西 西安 71008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