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谈述空间论雕塑空间和心理空间

谈述空间论雕塑空间和心理空间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6025 浏览:211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物质存在的纵深度和伸张度的表现。雕塑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实空间、虚空间、压缩空间、静式空间、动式空间、外拓空间和内聚空间。世界雕塑史其实就是感性空间和理性空间的探索历史。心理空间是雕塑实体带给观者的心理感受。心理空间即空间感,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这是人类知觉的实际效果。我们常说空间的张力是凭借实体而产生的,但却存在于空虚之中,这种张力来自实体的内力运动变化冲击表面而击发的,形成虚运动之势,所以说空间的张力是空间的本质。研究雕塑的空间,我们就是要研究这一空间本质。挖掘和探索雕塑的空间,就当代的现实意义来说,在实践领域,他已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但是就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从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一种缘于这种深层背后的文化现象。雕塑的空间探索体现了时代的文化精神,揭示了时代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雕塑空间 心理空间 探索雕塑心理空间

一、东西方雕塑文化背景

雕塑空间是自古以来雕塑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类对空间的认识要从人类建立第一个巢穴开始。通过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对空间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的积极探索过程。观察世界的雕塑历史,就会发现最初造型并没有可以去考虑空间的关系,而是从物体本身形态入手。经过一段时期才发现空间对对加强雕塑造型的作用。
国外雕塑的基础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雕塑,这些都是实体占有空间。特别是希腊人在对雕塑进行探索的同时,对雕刻形体和空间研究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开创了雕塑的空间意识。
我国对雕塑空间的研究主要是从汉代的雕塑,主要强调的是雕塑的实空间,雕塑整体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感受,雕塑大多数注重整体和团块效果,不在细部上过多地雕饰。注重对象的神态,把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圆雕、浮雕、线刻有机结合,气势粗犷雄厚,刻画生动自然。造型概括简单,体积对比强烈,体块与体块的连接又不是特别明显。汉代的雕塑,表现出了气韵生动和意物象形的空间观念,体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造型特点,独特的空间思维方式,可以看出中国艺术作品对雕塑本体情感的投入多于塑造。更多的关注雕塑对情感抒发的需要,而缺少对雕塑空间的研究。

1.雕塑的空间性质

物质性是雕塑的基本特性,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前提。空间形态与物质形态的存在是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空间形态包含物质形态在空间中的游移,另一方面,物质形态也占领、维和着空间。与自然空间不同的是,雕塑的空间是客观物质形态的集中体现。雕塑作品的意境、雕塑趣味生命力、精神意蕴的传达不仅仅依赖于雕塑的形体语言,同时也依赖于雕塑的空间表现。

(一)实空间

物质实际占有的实体空间,且维和着空间。实空间也是雕塑存在的基本要素,是雕塑存在的前提。雕塑作品始终是一定质材构成的实体,是借助实体占有空间的艺术。

(二)虚空间

所谓虚空间简单来说就是空间对物质本身所产生作用的透空空间。雕塑的虚空间探索的突破,也就是三度空间的逆向使用,在中国观念的理解就是及黑当百,也是雕塑空间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雕塑的特点是强调雕塑实体的透空和观者对空间的体验。

(三)压缩空间

压缩空间空间一般是表现在浮雕上的一种特殊空间,空间在有限的起伏范围之内采用、体量压缩的方法根据雕塑家的作品的要求所进行雕塑空间的压缩。欧洲中世纪古典浮雕很好的采用了压缩空间的手法。

二、何为雕塑的心理空间

所谓心理空间,在雕塑方面来说不过就是雕塑本身给观者带来的心里感受。
因为每个人的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观念和各自经历的不同,导致了雕塑作品给观者带来的情感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雕塑的空间是可以测定的,有限的空间。但是雕塑所带给观者的心理空间确实无限的,无法衡量的。
雕塑的心理空间是不可具体测度的空间场,是借助对雕塑的客观物质空间的设计安排、构成形式的处理经营问获取的视觉意境,它是一种精神化的悟性空间。雕塑心理空间的实现是以客体雕塑与主题人的互动为条件,是人、雕塑与环境相融合而来的某种只可意会的艺术空间系统。通过雕塑的物理呈现,调动观者的视觉经验,使人的视觉向着实际空间以外更深、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延伸,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使雕塑的物质与精神已经达到对立与统一,成为人精神物化的集中体现。若将雕塑的物理空间比作生命体的躯壳,那雕塑的心理空间则是使生命体“活”起来的灵魂。雕塑形式是精神的外在表现,这就是为什么雕塑的心理空间是雕塑的主题地位。作品内在的生命力是雕塑精神,它所传达出的永恒的精神氛围,否者雕塑将会落入无边无际的形式模式中。
总的来说,空间是环境雕塑语言范畴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占有空间。环境空间和围合空间的总和。正是在这种既向外又向内的的组织结构中.雕塑的空间结构才星现出自身的无限丰富的形态.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问。
通过对雕塑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探索,实际上就是对雕塑感性空间和理性空间的深入研究。并且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雕塑空间的发展对雕塑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雕塑的心理空间发现雕塑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不仅仅是通过雕塑实空间所带来的,雕塑的虚空间给观者带来的感受更加神秘不可测量性。当代雕塑的发展实际就是对虚空间的深入探索。雕塑空间的研究体现了时代的文化精神,揭示了时代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奥古斯特-罗丹.罗丹艺术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
熊秉明.看蒙娜丽莎看[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7D.
[3]孙闯.泥塑·雕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01.
[4]崔墨,王端延.摩尔论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2.
[5]傅天仇.移情的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04.
[6](法)萨特.萨特论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胥建国,著.精神与情感[M].商务印著馆,200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