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中学德育 >汉语全球化语境下汉语被弱化状况、理由与对策

汉语全球化语境下汉语被弱化状况、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22074 浏览:962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汉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者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被弱化的危机。

一、 汉语被弱化的现状

汉语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承载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曾经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强大的生命力无与伦比。但我们在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自豪、骄傲时,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引以为傲的母语已经出现了危机。就像台湾著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名现代作家白先勇在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所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一是受西方语言冲击,汉语被严重地‘欧化’,其二是受到网络等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同化。”目前,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足,国人应用母语的能力不断下降,汉语教育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汉语被弱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危机。

1.世界影响有限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汉语的影响力却不能与综合国力成正比。虽然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也是联合国常用语言之一,传播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却无法掩盖汉语被弱化的倾向。汉语在世界性的会议等正式场合,很少被作为语言使用。另据统计,网络成为时下最具统治力的传播工具,其交际语言90%以上是英语,汉语只占到不足1%的份额,和英语这种“霸权语言”相比,汉语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2.应用能力下降

语言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是其生命力、创造力强弱的标志。2009年,曾对北京4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及格占30%,70分以下占68%,其中一所高校部分学生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的占66.2%,存在行文语气问题的占86.5%,存在语法问题的占100%。2010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83%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经常提笔忘字,64.8%的人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28.6% 的人存在词语的使用、搭配不当,27.8% 的人存在行文格式问题,17.4% 的人存在比较多的语法错误,16.4% 的人存在太多汉字不认识等问题。同年,《光明日报》“汉字书写问卷调查”显示,41.52%的人经常提笔忘字,14.23%的人经常写错别字。数据说明,国人汉语应用能力下降的现状无可辩驳。

3.教育水平偏低

虽然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时至今日,以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导向的评价方式,导致中小学汉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缺少语言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完整人格的养成。大学的汉语教学几乎变成了鸡肋,由于没有升学、考级等压力,学生没兴趣学,教师没心情教,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就在所难免。有调查显示,有47.1%的人将汉语应用能力下降归咎于当前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57.1%的人认为我们的汉语教育水平一般,16.5%的人觉得比较差,

2.9%的人认为非常差。

二、 汉语被弱化的原因

1.汉语本身发展受限

世界文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文字的发展都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不论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都肇始于象形文字,从语言文字发展的趋势看,表音文字应该是文字发展的相对成熟的阶段。汉语由于笔画多而难写,读音和字义没有必然联系,存在大量同音字、多音字、同义字、多义字等而难以把握。鲁迅等人曾经提倡废除古汉语,也有人欲用拼音代替汉字,这些论调虽然有些极端化,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汉字本身发展受限。

2.外来语言的严峻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国人对学习外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推崇到了极致。学习英语一般从幼儿园就开始,经过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在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不考语文,只考数学和英语。有些高校把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生获取学位证书的条件。凡此种种,英语大行其道,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汉语被“欧化”的倾向日益凸显。比如,中西拼盘式的校园民谣曾经在大学校园流行:何必努力stady,考试只要sixty,一心想着maney,只为要个beauty。以“SOHO”的方式工作,以“EMAL”的方式交际,以一见(键)钟情、一往(网)情深的方式恋爱。像这种欧化语言比比皆是,汉语的纯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3.网络语言的强力冲击

网络语言是一种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等元素构成的网络交际符号。广大网民在虚拟的世界里,出于便捷、简明、生动、形象的交际需求,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网络语言。汉语是音、形、义统一的完美整体,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必然对汉语的规范性带来了破坏。另外,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整天沉溺于这些“天书”中,对规范汉语造成了消极影响,对汉语生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

4.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更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文化传承与创新。这种社会风气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是对阅读重视不够。有人这样总结眼下的国民阅读现状:“名著遭遇尴尬,经典叫好不叫座,图书馆正在沦陷,读书率连年下降。”2008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户均购写图书仅1.75本,图书阅读率只有48.8%;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认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认为“没有习惯”。现在经常读书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学生和老年人群体中,学生是因为考试的需要,老年人是为了打发时间,中青年人整天忙于上班,疲于应酬,哪有时间和兴趣静心阅读?其次是对书写和写作不够重视。计算机的普及,敲击键盘代替了传统的书写方式,导致人们经常提笔忘字。写文章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一是文风不正,坚守纯文学写作阵地的人越来越少,金钱化、媚俗化、粗鄙化、窥私化写作风气甚嚣尘上。二是新的“八股文”大行其道,空话、套话、大话、检测话、粗话、脏话充斥,这样的写作、如此文章谈何创新?哪来的生命力?

三、 对策措施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1.转变观念是前提
国人往往对母语抱有盲目乐观的心态,认为中国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学汉语、说汉语、听汉语、写汉语、读汉语、用汉语,汉语是国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已经融入了血液之中,国人的汉语水平理所当然比较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在不断增加。表面上看来,汉语的发展前景欣欣向荣,一派大好。正是这种表象蒙蔽了国人的眼睛,对汉语被弱化的危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国人的汉语水平逐步下降。只有国人真正意识到我们对母语重视不够,汉语已经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每个中国人开始,重新评估汉语的现状,梳理汉语被弱化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开出汉语被弱化的良方,汉语才会走上复兴之路。另外,应合理分配学习英语的时间,适当减少英语的评价作用。学生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花很大精力学习十几年的英语,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就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英语用途扩大化的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强化了英语的地位,弱化了汉语的用途。

2.加强教育是基础

汉语教育水平偏低已是国人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居安思危,多方求解,提出了不少良策。一是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抛弃功利思想,一切以人的成长需要来考量,汉语教育才能回归本源,其教育水平才能相应提高。二是从基础抓起。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表意文字。真正掌握一个汉字,必须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和弄清字义,也就是既要能听得懂、说得清,关键还要读得准和写得对。能听、会说的人并不一定真正懂得汉语,只有能写会读才算得上真正懂汉语。所以,要提高汉语水平,必须在写和读上下工夫。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汉语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书法艺术的语言,汉字有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检测借和转注,不管哪一种造字法所创造的汉字,都和字形密不可分。字形有些直接表达字义,有些和字义有关,所以汉字的书写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小学开始,恢复写字课,特别是毛笔字,把书写纳入语文考核的范围;中学开设写字提高班,以规范和美观为评价标准,把是否达标作为升学的辅助条件;大学开设书法课,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引入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把汉语水平等级作为获取、学位证的重要方面,强化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和提高。二是写作,要写好文章,阅读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要适当降低书价,甚至送书下乡,解决写不起、读不起书的问题;要整顿图书市场,净化市场,制定图书准入制,让质量不高、粗制滥造者退出市场,使物美价廉者占领市场,解决图书质量不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开放图书馆,减少借阅手续,提高怎么写作质量,吸引读者群;设立读书奖励机制,调动读者积极性,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写好字、读好书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基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增加阅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感而发,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全民的汉语水平自然也就会提高。

3.规范使用是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使用汉语也不例外。必须与时俱进制定使用汉语的规范和标准,使我们的母语健康发展。一是规范外来语言。随着全球化脚步加快,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语言在人们的交往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在和各种语言相互融合、影响之下,发生了某些变化,有些变化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必须对其进行规范。比如非中非西的中西拼盘式、欧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新造汉语。二是规范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正处在无序发展的阶段,没有任何标准,这种自由创造的“火星文”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也破坏了方块汉字的美学特征。一个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个历史文化信息,如果外来语言和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就会割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的内在体现。中国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汉语所面临的危机,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健全国家的语言文字法,扩大语言文字工作者队伍,对内优化母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外扩大中华文明的输出和传播力度,把汉语兴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王晓卉.汉语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广西教育,2009(30).
朱竞.汉语的危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 中国青年人汉语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快报,2007-02-16.
[4] 汉语应用能力弱化需警惕.河北日报,2011-01-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