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历史教学 >简析现状中阿教育交流历史和状况

简析现状中阿教育交流历史和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8664 浏览:333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中阿教育的交流是中阿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顾中阿教育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发掘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存在的广阔空间,有利于共同推动中阿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促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体系。
关键词:中阿教育交流;历史;现状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中阿友好往来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往中亚和西亚的古商道,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从陆路途径中亚到达西亚各国访问,甘英之行成为中阿正式交往的开端。唐朝时期,生产力空前发展,文化影响力巨大,与亚洲另一端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成为同时期的两个文明中心,中阿之间开始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交往。随着阿拉伯商人到中国经商人数的增加,阿拉伯语逐步在中国传播开来。公元十六世纪,中国开始出现经堂教育,它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传统教育形式,经堂教育以《古兰经》为基础,阿拉伯语也逐步受到重视。

一、民国时期的中阿教育交流

清末民初,随着中国教育开始现代教育的转型,传统的阿拉伯语经堂教育开始向中阿并授的新式教育转变。最著名的有云南的明德中学、上海伊斯兰示范学院、北京的西北公学、西宁的昆仑中学。在中等师范学校中,最著名的是创办于济南、后迁到北京的成达师范学校。这些学校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超出了原来经堂教育的范围。中国政府有计划地向埃及派遣留学生始于1931年,明德中学选送了纳忠、马坚、林仲明等并由教师沙国珍带领,远赴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进行深造,3年后又选送了包括纳训、马俊武、林兴华在内的学生到埃及学习。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先后派遣5批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20多人赴埃留学,在此期间,埃及亦有数名学者来华讲学。1933年,默罕默德赛义德达里先生和穆罕默德伊布拉欣弗莱斐勒先生来到成达中学任教。

二、新中国时期的中阿教育交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与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的确立,中阿教育交流合作成为中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开始了互换留学生,教育代表团互访以及向阿拉伯国家派遣老师进修等形式的教育交流。1954年中国向埃及开罗大学派遣了教师。1955年5月, 中国与埃及政府代表签订了两国文化交流会谈纪要,鼓励互派留学生和学者。根据纪要精神, 1956年1月,中国派遣7名学生和1名教师赴埃及, 而埃及则派出4名学者和4名学生来到中国。同年4月, 两国政府又签署了《文化交流协定》, 内容涉及语言教师互换、留学生互换、教育团组互访、教授与科学家交换、文凭与学位互认等。
1956年中国政府与埃及建交,汉语教学在埃及起步,但是规模很小。1958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专业。但由于受到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埃及当局采取亲苏疏华政策,停办了中文专业。从1958年到1963年,埃及只办了两届中文班,共有33名学生毕业。直到1977年,埃及才恢复中文专业。另外,科威特曾经有过汉语教学活动,后因故停办教学。可以说汉语交流的起步与缓慢发展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中阿教育交流

20世纪80代以后,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阿拉伯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各主要高校的阿拉伯语专业纷纷独立建系,这对于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阿语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开创了新的局面,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高校阿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怎么写作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我国高校阿拉伯院系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一般是和阿拉伯国家相关院校或者其他科学教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际关系,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交换留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或者8个月一年不等的学习,互派老师进修,参加教学学术会议,合作进行学术研究等。
阿拉伯世界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被称为埃及汉语之母和汉语教学基地。自1977年以来,该系培养了40多名硕士生和20多名博士生。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已成为阿拉伯和非洲地区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设备最完善、师资最雄厚的汉语教学基地。20世纪80年代,阿尔及利亚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开始招生, 1977年,突尼斯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开设中文系。1993年,苏丹喀士穆大学文学院创建中文系,隔年招生。2001年,艾资哈尔大学创建中文系。2004年9月,开罗大学建立中文系。

四、中阿教育交流的建议

1、搭建中阿教育合作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2008年11月20日,由教育部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中阿(10+1)高教合作研讨会”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和埃及、约旦、黎巴嫩、摩洛哥、沙特等10个阿拉伯国家的大学校长、教育官员、阿盟代表、有关企业代表等出席。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通过这次研讨会建立起中阿双方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研讨会上,相关人士介绍了各自学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路,提出了联合培养人才、建立高等教育定期会晤制度、加强校际合作等诸多中阿教育合作的具体建议。
另一方面中阿教育合作形式以援建汉语培训中心、提供师资和教学材料、联合课程开发为主。孔子学院是中国推广汉语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平台,阿拉伯国家首家孔子学院27日在黎巴嫩正式成立,中国沈阳师范大学和圣约瑟夫大学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圣约瑟夫大学将与沈阳师范大学一起致力于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2、不断加大合作办学力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高校与包括埃及、伊拉克、约旦、突尼斯、苏丹、利比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国家大学纷纷建立了校级交流合作关系。但中阿联合办学仍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4月,埃及开罗大学与中国辽宁大学首开先河,合作兴办埃及中国大学。中阿双方在办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对一合作、多对多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模式,从管理到制度宣扬开放办学的理念。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