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物理教学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5385 浏览:195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学习方式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习方式改革的精神,对于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呢?从“教”的角度审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探究的基石。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与能力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教师给予提问的空间、明确提问的范围、创设提问的情境、作出必要的提问示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一、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环境

要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环境。第一,要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答案与教师所设计的答案不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思考学生的答案中的合理性,并给予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答案。第二,教师要彻底克服学生害怕说错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之中。

二、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问题

光有探究的学习环境还不行,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寻找、发现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只有善于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才会思考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能力和养成质疑的习惯。那么,在阅读时应怎样引导学生学生质疑呢?

1.从课题处启疑

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就指着课题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的思维马上就会活跃起来:“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又是怎样赛的?” “结果怎么样?”听了学生的提问,我及时赞扬同学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讨论。

2.从关键词上激疑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给课文的阅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重点词句,并且通过这些词句联想和推想,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北京》一课时,我在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找出关键词“美丽”,引导学生围绕“美丽”进行质疑:北京美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美丽?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弄清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展现了北京的美,从而产生爱北京、爱首都的感情。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还可以领会文章的旨意。如《检阅》一文中的“观众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句,老师引导学生提出“‘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观众们为谁鼓掌?”“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等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从而领会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3.在重点句中导疑

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我因此受益无穷”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因此”指的是什么?“受益”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

4.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有意设疑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会讲》的插图,讲的是猴子和小兔同时要过独木桥。如果从文明礼貌的角度去思考,就得到互相谦让的答案。但是如果教师这样设计问题:猴子和小兔都走到了独木桥上,且都走到了中间,谁也不后退都要过去你说怎么过呢?此问题一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教师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出最佳办法。

5.从理解的难点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课文的难点部分往往是文字含蓄,余味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udooo.com

无穷,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教师不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和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如教学《看雪》的最后一段:老师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接着提示:你想提什么问题?便有学生问“深情”是什么意思,“盼着”是什么意思。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理解两岸人民是多么希望祖国统

一、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啊!使学生的思维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6.教师要适当“装糊涂”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检测装“糊涂”,可较好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乌鸦喝水》一课时,可故意说:“乌鸦的办法太‘笨’了,要是我干脆把瓶子打破了,不就喝到水了吗?”由此,引出学生积极帮助乌鸦来想办法。

三、教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1.由此及彼,逐步拓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在学生基本了解形声字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趣味想象,使大多数汉字的音、形、义关系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发现汉字构成的原因。

2.合理猜想,丰富想象

教师在教学生给汉字组词时,最忌讳的是“死记词”“记死词”。教师要利用汉字是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教给学生分析汉字产生的原因,掌握形旁和声旁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字义,正确运用汉字的目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5》,就是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篇范文。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还有些什么字可以编成和课文一样的儿歌,学生通过编儿歌,不但巩固了汉字,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留有空间,敢说、善说

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教师不但要留给学生说话、讨论的时间,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画家乡》时,可设计两个探究问题,一个辩论问题。一是课文中的孩子们为什么分别叫“涛涛”“山山”“平平”……二是孩子们所画的自己的家乡有何特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大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不同特征)。辩论的方式是:选出两个学生分别代表“山山”和“青青”(或其他的孩子)辩论谁的家乡好,你的家乡哪些地方不如我的家乡。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所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质疑到无疑,是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导”,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