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职业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收藏本文 2023-12-19 点赞:5001 浏览:144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①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②“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③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素养 教材 主要途径 示范作用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自身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udooo.com

的理想、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等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1.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

1.1 认真品读课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该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种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适中,适合学生学习。根据这些建议所选编的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它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朗读,结合课件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皑皑雪山,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和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组成的奇异景观,感觉到自己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赞叹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

1.2 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教材主要有一篇篇的课文组成,这些课文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然纸上,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感知了教材内容,不检测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

2.“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方式。首先,它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其次,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本身就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最重要目标。“自主”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一个人要想做自己的主人,是有一定条件的,他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自尊自爱、珍视自己生命及创造的人。一个心理有障碍的人是无法做到自主的。所以,自主意识体现了人文素养中的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合作”是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思想,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必须学会认同别人、赞赏别人,必须有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了人文素养中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探究”是一个人对未知领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条件,只有培养出一代代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才能保证我们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探究意识”反映了一个人对自然、对科学的态度。以上三种意识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科学三个方面提出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实践中不知不觉的把这三个方面的人文素养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形成习惯,并用这样的态度指导自己的一生。因此,必须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天性确定了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就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发展主体所具备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的情感和态度。“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生活的启迪者,知识的指导者,情感的传递者;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予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学生即便是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持热情肯定的态度。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在工作之外,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再次,教师要培养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品质高尚的表现。会反思的人具有谦虚内敛的性格,具有不服输的劲头,具有探索精神,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能否从学生的目光中读出愿望?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能否是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欢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