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脾胃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传承

脾胃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传承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22755 浏览:976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于脾胃论述的探讨及临床运用,仅停留在对传统脾胃学说的运用及现代诠释上,学说上没有突破,探讨上不够全面、深入、细致。尤其是脾胃气化论述,只涉及脾胃升降论述,很少涉及脾胃气机的出入。本人在跟师张小萍教授临床的历程中,发现导师不仅对于脾胃病的治疗,而且对许多内科杂症,处方用药都体现出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亦即气化,并逐渐形成脾胃气化的学术观点。笔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导师的临床经验及思路,进一步总结、探讨并形成论述上的革新——脾胃气化学说,并将导师将这一学说运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学术思想作一总结整理。本探讨通过跟随导师临床,如实采集、系统整理导师的典型医案、临证经验;并广泛查阅古今文献资料,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及用方、用药规律提出脾胃气化学说。并将脾胃气化学说与导师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系统整理导师运用脾胃气化学术思想治疗肾系、肺系、脾胃、肝胆及外感等病症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及学术思想。本探讨第一部分是对传统脾胃学说的认识及探讨。主要以脾胃学说的渊源及形成、脾胃学说的历代探讨、脾胃学说的论述基础、《脾胃论》的主旨与贡献、脾胃学说的现代探讨等方面来阐述传统脾胃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现代探讨。是脾胃气化学说的论述渊源及论述基础。第二部分是对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探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升降有度、纳化相因、燥湿相宜、出入有序。脾胃气化的关键,不外升与降、纳与化、湿与燥、出与入四个方面。大致说来,脾胃气化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升降有度是脾胃气化功能的根本体现:主要以“脾宜升则健”是脾胃气化的关键、“胃宜降则和”是脾胃气化的基础、脾胃升降的辩证联系、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二、纳化相因是脾胃气化功能的基本条件:主要以胃纳是脾化的前提,脾化是胃纳的基础、调整脾胃的纳化联系是临床的重要环节、纳运化的辨证联系和临床作用、纳化失常的用药法度、纳化失常的病理及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三、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主要以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的有利环境、燥与湿的辨证联系和临床作用、燥湿失宜的用药法度、燥湿失宜的病理及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四、出入有序是脾胃气化功能的重要体现:主要以卫外营内是脾胃气化的重要功能、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和内伤疾病相统一的枢纽、出入无序的用药法度、出入无序的病理及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第三部分是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探讨。主要包括脾胃病注重脾胃气机的调达、脾胃气化与其他脏腑疾病的治疗、外感疾病及疑难、急重病症、治未病皆应重视脾胃、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返流性食道炎等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张小萍教授药对撷英、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特点及典型医案等内容。关键词:老中医经验论文张小萍论文脾胃气化论文学术思想论文传承探讨论文

    摘要6-8

    Abstract8-10

    前言10-12

    第一部分 对传统脾胃学说的认识及探讨12-22

    1. 脾胃学说的形成及历代探讨12-15

    1.1 脾胃学说的渊源及形成12-14

    1.2 脾胃学说的历代探讨14-15

    2. 脾胃学说的论述基础15-18

    2.1 脾胃的生理功能15-16

    2.1.1 脾主运化15

    2.1.2 脾主升清15-16

    2.1.3 脾主统血16

    2.2 脾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16-17

    2.2.1 脾胃和肝的联系16

    2.2.2 脾胃和肺的联系16

    2.2.3 脾胃和心脏的联系16-17

    2.2.4 脾胃与肾脏的联系17

    2.3 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及基本治法17-18

    2.3.1 脾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17

    2.3.2 脾胃学运用的基本治法17-18

    3. 《脾胃论》的主旨与贡献18-19

    4. 脾胃学说的现代探讨19-22

    4.1 脾胃功能的探讨19

    4.1.1 脾主运化方面19

    4.1.2 脾为之卫方面19

    4.2 脾虚证的实验与临床探讨19-20

    4.2.1 脾虚证与与胃肠道激素的联系19

    4.2.2 脾虚证与与胰腺功能的联系19-20

    4.2.3 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联系的探讨20

    4.2.4 脾虚证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联系的探讨20

    4.2.5 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探讨20

    4.3 脾胃湿热证的本质探讨20-22

    4.3.1 脾胃湿热证与炎症20-21

    4.3.2 脾胃湿热与幽门螺杆菌(HP)21

    4.3.3 脾胃湿热证与免疫及细胞内能量代谢21-22

    第二部分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探讨22-42

    1.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及渊源22-23

    1.1 张海峰教授学术思想介绍22

    1.2 张小萍教授介绍22-23

    1.3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思路23

    2.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23-40

    2.1 升降有度是脾胃气化功能的根本体现24-30

    2.1.1 “脾宜升则健”是脾胃气化的关键25-27

    2.1.2 “胃宜降则和”是脾胃气化的基础27-29

    2.1.3 脾胃升降的辩证联系29

    2.1.4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的临床分型及治疗29-30

    2.2 纳化相因是脾胃气化功能的基本条件30-33

    2.2.1 胃纳是脾化的前提,脾化是胃纳的基础30-31

    2.2.2 调整脾胃的纳化联系是临床的重要环节31

    2.2.3 纳、运、化的辨证联系和临床作用31

    2.2.4 纳化失常的用药法度31-32

    2.2.5 纳化失常的病理及治疗32-33

    2.3 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功能的物质基础33-36

    2.3.1 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的有利环境33-34

    2.3.2 燥与湿的辨证联系和临床作用34

    2.3.3 燥湿失宜的用药法度34-35

    2.3.4 燥湿失宜的病理及治疗35-36

    2.4 出入有序是脾胃气化功能的重要体现36-40

    2.4.1 卫外营内是脾胃气化的重要功能36-37

    2.4.2 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和内伤疾病相统一的枢纽37-39

    2.4.3 出入失常的用药法度39

    2.4.4 出入失常的病理及治疗39-40

    3.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特点及革新40-42

    第三部分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探讨42-69

    1.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运用42-51

    1.1 脾胃病注重脾胃气机的调达42-43

    1.2 脾胃气化与其他脏腑疾病的治疗43-49

    1.2.1 脾胃气化与肝病44-45

    1.2.2 脾胃气化与心脏病45

    1.2.3 脾胃气化与肾病45-48

    1.2.4 脾胃气化与肺系病48-49

    1.3 外感疾病须健脾49-50

    1.4 治未病首重脾胃50

    1.5 疑难、急重病症重胃气50-51

    2.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探讨51-69

    2.1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规律51-58

    2.1.1 慢性胃炎51

    2.1.2 功能性消化不良51-53

    2.1.3 消化性溃疡53-54

    2.1.4 溃疡性结肠炎54-55

    2.1.5 返流性食道炎55-58

    2.1.6 其他疾病58

    2.2 张小萍教授药对撷英58-61

    2.3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特点61-63

    2.3.1 调节气机,复其升降61-62

    2.3.2 纳化并举,通补兼施62

    2.3.3 燥湿相宜,阴阳并调62

    2.3.4 重视出入,善用五行62-63

    2.3.5 辨病辨证,中西结合63

    2.4 张小萍教授典型医案举例63-6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