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耳穴脾胰耳穴磁珠贴压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临床

耳穴脾胰耳穴磁珠贴压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临床

收藏本文 2023-12-17 点赞:19934 浏览:848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运用贴压“脾”、“胰”耳穴磁珠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探讨,观察脾胰耳穴磁珠疗法对患有失眠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存活质量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探究贴压“脾”、“胰”耳穴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疗效的可行性。为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提供更有效而方便的中医自然疗法;以期为祖国耳穴专穴疗效探讨提供论述依据。策略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糖尿病治疗教育管理中心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失眠患者99例,中途流失9例,最终收集病例数为90例,按照进入探讨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五点耳穴组(五点耳穴组选取脾、胰、神门、心和神经衰弱点五个耳穴点,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3分钟)、三点耳穴组(三点耳穴组选取神门、心和神经衰弱点三个耳穴点,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3分钟)和观察对照组(观察对照组不给予耳穴磁珠疗法)。时间为1个月,试验期间检测每周固定一天的空腹血糖,记录PSQ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A-DQOL(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并观察试验前后各组睡眠中医症状量化表积分变化。用统计学浅析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别。结果1.睡眠质量组间比较:干预一个月后,主观睡眠质量因子五点耳穴组、三点耳穴组、观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五点耳穴组与三点耳穴组相比;五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三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P0.05)。入睡时间、睡眠效率、PSQI总分五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三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组内比较:干预一个月后,五点耳穴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因子、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有显著改善(P0.05);三点耳穴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因子、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有显著改善(P0.05)。2.中医症状失眠积分干预一个月后,口苦咽干症状五点耳穴组、三点耳穴组、观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五点耳穴组与三点耳穴组相比;五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三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P0.05)。3.空腹血糖组间比较:干预一个月后,空腹血糖五点耳穴组、三点耳穴组、观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五点耳穴组与三点耳穴组相比;五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三点耳穴组与观察对照组相比未见差别(P0.05)。组内比较:干预一个月后,五点耳穴组空腹血糖有显著改善(P0.05);三点耳穴组和观察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4.存活质量干预一个月后,三点耳穴组忧虑程度、影响程度、存活质量总分有显著改善(P0.05);其他未见显著性差别。结论脾胰耳穴磁珠疗法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同时改善其口苦咽干症状,并能有效降低其空腹血糖;为改善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制约血糖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关键词:脾、胰耳穴论文糖尿病论文失眠论文睡眠质量论文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前言9-12

    第一部分 论述探讨12-20

    1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失眠症的发病机理的认识12-13

    1.1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12

    1.2 2型糖尿病与失眠联系12-13

    2 中医对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13-15

    2.1 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13-14

    2.2 中医对2型糖尿并发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14-15

    3 耳穴按压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失眠症的重要治法15-20

    3.1 现代医学对耳穴的认识15-16

    3.2 祖国医学对耳穴的认识16-18

    3.3 耳穴磁珠贴压法治疗糖尿病睡眠的作用机理18-20

    第二部分 临床探讨20-43

    探讨对象与策略20-26

    1 探讨对象20-21

    2 探讨策略21-22

    3 评价指标及标准22-23

    4 质量制约23

    5 统计浅析23-25

    6 技术路线25-26

    结果26-39

    1 患者完成试验的情况26

    2 三组患者试验前基线评估26-28

    3 试验后主要指标28-39

    浅析与讨论39-43

    1 脾胰耳穴功效及取穴原理浅析39

    2 脾胰耳穴按压法对2 型糖尿病患者伴失眠症干涉的机理39-43

    结论43-44

    本课题的局限性和展望44-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