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试谈消渴自拟消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经典

试谈消渴自拟消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经典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28400 浏览:1242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本论文通过临床观察,结合当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对其中属于肝郁脾虚型的2型糖尿病部分患者,给予自拟消渴汤治疗,与西医基础降糖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浅析,证明自拟消渴汤是有效方剂,同时通过观察结果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根据当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提倡中医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念,给出合理倡议,进一步加强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以而提升人们的存活和生活质量。[资料与策略]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经统计学浅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别,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自拟消渴汤、阿卡波糖(拜唐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拜唐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此外两组患者均嘱其糖尿病饮食及适当运动,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PG、2hPG、HbA1c三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FPG、2hPG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P<0.05),HbA1c在对照组中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的3项指标下降更显著。在转变中医症状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中仅2例无效,基本痊愈者有10人,显效9人,有效18人,总有效率高达94.9%;对照组中,经治疗后无效22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43.6%。经统计学浅析,两组的差别有显著性作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本次临床观察说明自拟消渴汤是临床的有效方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及统计数据发现,导师赵树华教授临床多年的经验方-自拟消渴汤对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患者有很好疗效,可以显著减低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对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比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理想,并可以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脾虚的临床症状,临床实践历程中未出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验证了自拟消渴汤的安全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关键词:2型糖尿病论文肝郁脾虚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消渴汤论文临床观察论文中医证候论文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3

    第1章 引言13-16

    第2章 综述16-22

    2.1 论述探讨18-21

    2.1.1 以肝论治18-19

    2.1.2 以脾论治19-21

    2.2 临床治疗及探讨21-22

    第3章 探讨对象和策略22-32

    3.1 探讨对象22-24

    3.1.1 病例来源22

    3.1.2 选择患者标准22-23

    3.1.2.1 西医诊断参照标准22

    3.1.2.2 中医诊断标准22-23

    3.1.3 纳入标准23

    3.1.4 排除标准23-24

    3.1.5 中止标准24

    3.2 探讨策略24-32

    3.2.1 治疗策略24-25

    3.2.1.1 一般治疗24-25

    3.2.1.2 药物治疗25

    3.2.2 观察指标25-26

    3.2.3 疗效评定26-27

    3.2.3.1 主要检测指标疗效判定标准26

    3.2.3.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26-27

    3.2.4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27

    3.2.5 采取统计策略27-32

    3.2.5.1 两组治疗前比较27-29

    3.2.5.2 两组治疗后比较29-32

    第4章 讨论32-51

    4.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32-41

    4.1.1 中国医学对消渴病病因的认识32-35

    4.1.1.1 饮食不节,蕴热伤津33

    4.1.1.2 情志失调,郁热伤阴33-34

    4.1.1.3 禀赋不足,五脏柔弱34-35

    4.1.1.4 外感六淫,化热伤阴35

    4.1.2 中国医学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35-39

    4.1.2.1 内热伤阴说36

    4.1.2.2 气阴两虚36-37

    4.1.2.3 瘀血阻滞37

    4.1.2.4 脾虚致消37-38

    4.1.2.5 肝郁致消38-39

    4.1.3 中医对糖尿病以肝脾论治的认识39-41

    4.2 方药浅析与组方特点41-50

    4.2.1 方药组成41

    4.2.2 方药浅析41-46

    4.2.3 现代药理探讨46-50

    4.2.4 组方配伍特点50

    4.3 结果浅析50-51

    第5章 结论51-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