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中职教育 >一词多义现象认知与其对教学要求

一词多义现象认知与其对教学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13922 浏览:593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是有着内在规律的,一词多义是从原始义项通过辐射、连锁或是综合的方式向其它义项进行语义扩展的过程,其中隐喻和转喻是这一过程中两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模式。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理论隐喻转喻英语教学
语言与认知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就是对认知的体现,一词多义现象同样也是人的心理认知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一词多义的出现为英语词汇的发展增添了很浓的色彩,纵观英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多义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来分析一词多义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一、一词多义概述

关于一词多义现象,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对其做了相关研究。吉拉尔茨和德克(Geeraerts & Dirk,1994)研究了词汇变化(lexical variation)结构特点和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他们以trousers、pants、jeans为例,总结了词汇变化三种不同的形式:一词多义(semasiological variation):一词可以指不同的事物;一物多词(onomasiological variation):不同等级的词可以指相同的事物,即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范畴等级的词命名;语境变化(contextual variation):不同的词指相同的事物,两词没有概念上的差异,而是决定于交际者、交际情景、地域和社会特征等变化因素。
本文所要讨论的一词多义现象是指上面的第一种情况,一词可以指不同的事物。汪榕培(2004)认为,一词多义的根源是词义的概括性和词义的演变。由于词义高度的概括性,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原来的词义可能会出现分化,形成新的词义,一个词产生新的意义之后,旧义可能消亡,也可能保留,新旧词义共存一个词内就形成了一词多义。事实上,一词多义是语言演变的一种优化现象,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

二、从原型范畴理论看一词多义的生成机制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根源还是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家族相似理论(family resemblance),后经Berlin & Kay,Labov,Rosch等学者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发展而成。一个词在产生之初往往只有一个意义,那么其他的意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其实就是一个范畴,这一范畴将有着相互联系的事物或事件归为一类。多义词有不同的义项,义项成员具有中心、典型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被认为是该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即原始义项,而其他子范畴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向外扩展,从而形成语义网,边缘义项的联系与原型也越来越远。根据词义的扩展方式,多义词的生成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辐射型。这一类型的一词多义现象是指以词的原始义项(即中心词义 central meaning)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扩大出不同的派生义项。中心词义是词的最重要意义,其他各个派生义项相对独立,与中心词义距离基本相等。以单词head为例,其中心词义是the part of the body above the neck that contains the ey

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es, nose, mouth and ears and the brain (头,头部),该词义既是派生词义1 the mind and mental abilities (头脑,智力)的原始意义,也是派生词义2 a person or animal when considered as a unit (人或动物的数量单位:头或只)的原始意义(如图1),当然,随着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断深化,会有更多的派生词义n……
2.连锁型。这一类型的一词多义现象是以词的原始义项为核心,如同铁链一环扣一环那样,派生出第二个义项,再由第二个义项派生出第三个义项,这样一直派生下去,直到最后的那个词义。也许第二个和第三个派生义项之间还有些许联系,但是最后的词义跟原始义项基本没有什么语义联系了。因此,依次派生出来的义项与原始词义的距离就越来越远。press这个词就是“连锁型”词义变化的典型例子。press的原始义项是“压”,以“压”派生出第二个意义“压制”;从“压制”派生出第三个意义“印刷”;从“印刷”派生出第四个意义“印刷品”;从“印刷品”派生出第五个意义“报刊”;从“报刊”又派生出第六个意义“新闻界”,等等。从第六个意义“新闻界”与第一个意义“压”之间已经看不出有什么语义联系了(如图2)。
3.综合型。词义的演变过程很复杂,通常是综合了以上两种方式交叉结合进行的。例如单词face的原始义项是指“脸,面部”,由此经辐射出很多派生义项如“正面,主要的一面”、“表面”、“用以打击、工作等的面”、“人”(e.g. a famous face, the same old face),在“人”这个派生义项上又经连锁型演变出很多义项如“人的外表、外观、态度”、“人的表情”、“尊严”等。(如图3)

三、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认知阐释

从以上词义演变的三种方式来看,派生义项与原始义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理据关系,这种词义之间的理据关系是依靠人主观认知上的隐喻和转喻思维来实现的。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词义扩展和延伸的重要认知方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Lakoff认为“一词多义起源于不同认知域以及同一认知域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隐喻是指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存在的某一相似之处,而用指另外的一个事物的词指代另一个事物,即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认知域;如单词eye,除了指“眼”这个原始词义外,还指“针眼、(马铃薯)的芽眼、(飓风的)风眼、金属环眼”等,这些扩展词义都体现了它们在形状上的相似性,都指“一个物体表面陷下去的窟窿”。又如crane这个单词,原始词义指“鹤”这一活生生的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深化,又出现了“起重机,吊车”这一词义,这种词义隐喻延伸正是基于二者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而转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射是在同一个认知域中进行的,体现的是同一认知域中两个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如he a sharp eye (有敏锐的目光)中,用人的眼这一器官名称来指代其功能;又如The kettle is boiling. (水开了。) kettle(水壶)代指壶中的水。总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的来说,隐喻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resemblance),而转喻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邻近性(contiguity)。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实现了词义的扩展。因此,隐喻和转喻是一词多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认知模式。
以《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对于hand一词的义项为例,观察各义项之间以转喻或者隐喻方式组成的一个语义网。hand的原始义项为“手”,通过人们对“手”的认知投射到其他语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掌握”、“势力”、“手艺,技能”、“方向,方面”,“笔迹”、“签名”等派生义项;而“某做事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船员”、“牌手”则采用转喻的方法,用“手”指代“人”;义项“量词,以手的宽度来测量马从肩至地面的高度;一手之宽”则属于以部分代整体的认知转喻思维模式。

四、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本质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灵活运用词汇表达思想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单纯注重词汇在文中的义项和常用的义项的介绍,抑或是结合例句来说明词汇的用法,但却很少利用一词多义的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其实加大了学生词汇记忆的负担,根本不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找寻一词多义各个义项之间关系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来理顺多个义项间的关系,用联想展开原始义项与派生义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注意到自己大脑在识解一词多义现象时的运作机制,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语义关系网,从而达到提高单词记忆效率的目的。
总之,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生成机制,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分析了一词多义的解读机制,并强调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要性。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词汇的讲解更有条理性和启发性,也有助于学生在记忆词汇过程中更具联想性。
参考文献:
Geeraerts, Dirk et al. Structure of Lexical Variation: meaning, naming and context.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4.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 苏静,刘世理.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动词一词多义的隐喻机制探究[J]. 海外英语, 2011(2):218—220.
[4] 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教程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5] 王文斌. 英语词汇语义学 [M].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莹,女,1983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二语习得。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