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杂志期刊资讯 >高楼听云杂志投稿,高楼听云期刊投稿,高楼听云杂志社,高楼听云杂志征稿,高楼听云期刊怎么样

高楼听云杂志投稿,高楼听云期刊投稿,高楼听云杂志社,高楼听云杂志征稿,高楼听云期刊怎么样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8417 浏览:178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楼听云

百科名片

《高楼听云》是由国家一级作家李加建先生所著的随笔集,本书主要是作者从1987年至今,在从事其他文体写作之余,偶尔也信手写点随笔,记述一些故人,往事,或一些游历中的小感受,以生命残缺为代价多换取来的一些历史真相和思考领悟。本书于2012年1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导读

悼肖翔

肖翔死了,悄悄地。一个辛勤笔耕的作家,一个奋发自强的残疾人。他生前,如果能利用这两重身份趋时附势,善于运作,完全可以使自己露脸扬名,可他却从来没有显赫过。他是聋子,听不到谎言|詈骂和奚落,就常常向每一个与他交往的人微笑,一直到死。十几天以前,我们几个文学界的朋友去医院看他。病床上的白被单把他衬得黄里泛青,已经是一副皮包骨头。他双目微肩,靠在垒起的枕头上,枕边却是两本翻开的文学刊物。旁边的人说,肖翔一天只能吃一两饭。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么?不管怎么样,他是明白自己不久于人世了。我不知道,在那一阵阵昏迷里,他梦见了过去哪一段生活?1956年我在市文联任职,听人说,我市有个业余作者写的侦破小说《某城纪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自贡文坛的大事,立即引起了市文联领导人李仁古|张宇高的重视和关注,指派我去寻找作者了解情况,以便为他创造更好的写作条件。受命出发以前,我只晓得作者是个聋子,名叫肖翔。那时候,现今的张家沱河坝里还是一大片破烂的贫民住房。几经周折,我终于走进肖翔家矮小的棚屋。篾巴墙上糊着报纸,窄木板床上一条薄被,寒怆中倒也显得清爽。我叮着这光头圆脸|一身下力人打扮的青年汉子瞧,他一脸憨厚惶惑地笑着。这就是我市解放后几年第一次文章登上全国最高等级文学刊物的那个人吗?我在一张废报纸空白处写明来意,肖翔便忙着张罗起来。他一边结结巴巴地连声道谢,一边去屋角一张也是1日报纸糊了的小桌上纸堆中摸索,摸出一个瘪瘪的纸烟盒,抽出一支烟敬我。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种叫《双鱼》牌的劣质烟,几分钱一包,抽起来涩口,一股锯末味。他说,他原来是小学教师。一场大病之后耳朵聋了,再没人要。生活困难,结发妻子也舍他而去,留下一个孩子|一位老母亲,须他养育。这靠民政救济过的是什么日子,就不必说了。当年国家兴旺的势头和远景使得肖翔这个共青团员无视生活困苦而依然心潮澎湃。他每天到邮局前的贴报栏读报,常去一些建筑工地上观察,按照党的教导,用诗歌|快板|短剧等等文学形式,写了不少“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我的创作素材,一是眼睛看到的,一是报上看到的。”他说。一个富于创作潜力的业余作者出现了。文联为了使他能恢复听力,曾不惜重金让我为他寻配当时极为昂贵的半导体耳聋助听器,他试戴后却不见效果。为了解决他养家糊口问题的燃眉之急,文联主席李仁古又四面八方地为他的工作奔走呼号,最后只能在一个农村的“钩虫防治队”找到个临时差使,每月工资十五元。正当他在市里“处处受人贱视之际.“省上”一纸文书,把他调到《红领巾》杂志社当编辑去了。我与他重见,是在1979年我平反回来之后。他早已经返回自贡。坐在市艺术馆资料室办公桌前,他还是那么憨厚地笑着,只是,人显著地苍老了。他捧给我看别后这么些年他发表过的作品的剪报,厚厚的一册,内容有反的,歌颂大跃进|三面红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赞美“伟大领袖”的……大部分是诗歌。有一篇两万余字的长文,发表在1961年的《诗刊》上,是他这些年发表的作品中级别最高|份量最重的,内容是批判著名诗人蔡其矫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倾向。历史迅速而轻易地否定了他这二十多年脑力劳动的成果。我为他感到悲哀|惋惜。他说过,他是从报纸刊物上,从他视野所及的范罔内来了解生活的。他听不见光鲜的生活表层下被遮蔽了的和抗争。他被诓骗了,然而有真诚在,我们仍然是朋友。三中全会以来文学的发展态势给了他奋激励,他奋起直追|勤奋写作,几年来发表了数十篇评论(当然,不会再去批蔡其矫了),还有散文和小说。真诚的心再加上逐渐清醒的头脑使他的作品渐趋成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他终于走上了踏实的文学之路。就在他逝世前几天,还收到市文联文学期刊杂志《盐泉》小说专号的约稿信,出乎人意料之外,他竟然在身体极为衰弱的状态下躺在床上写起小说来,直到逝世前两天呕血,才不得不停下。这是对文学事业何等的忠诚|何等执著的爱与追求啊;同时,也是对那被骗了|误了的年华揪心的痛悔与惋惜吧?肖翔临终之前,我们几个朋友去看望他,我几乎无话可说。他很快就要死了。我既不能自欺,也不忍心骗他。分手时我最后一个退出来,临出房门禁不住又回头看他,他眼里竟有那么多往事!我挥挥手,他挥挥手,眼前就模糊了。我们从此再见不到他低头匆匆走路的身影了,可他那憨厚的笑容却难以从心中消失。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长留在我的记忆里:一个真诚的老共青团员,为他的乌托邦理想所吞噬。肖翔,你如果在地下有知,当能安息吗[1]?-1987年9月2月肖翔逝世之下午

高楼听云

流浪大半生,终于分到了一套房子,是一幢七层楼的顶层。照说,这是一个并不佳的楼层,特别是对我这年过半百,腿和脊柱都受过伤的人来说。可我却乐意住下了,因为,楼高,可以——听云。而今的都市生活越来越使人目光向下。繁忙的车流得时时注意躲闪,拥挤的人流得处处小心撞碰。重叠摇晃的色彩纠结滚绕的线条已够叫人目不暇接神经紧张,谁还能昂首超越这尘嚣之上,去悠闲地看天|看天上潇洒的云?看山,古人多已有之,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是个富于灵性的人,他与山相对,默默展开心灵的对话。山是一个庄严的老人,饱经沧桑,自有一部难以诉说尽的历史;而云呢,却是一个既不年轻也不年老|即生即灭不生不灭的精灵。可惜,当李白这位诗仙以臂支颐,斜躺在大地上与山相对的时候,那片孤云,却不经意地飘过他的头顶远去了。真可谓失之交臂。诗仙尚且如此,而今红尘中人,更有几人能有此缘份?而我,位卑而楼层高,得以时时亲近这些超越尘嚣尽情任性飘逸自在了无牵挂的云,与它们相倚谈心,用一种只有我和它们才听得出听得懂的言语。云来造访,总在我寂寞的时候。秋深夜静,黄卷青灯,一部历吏自苍凉的深处微微透出刺骨寒意,这时,流云便来轻拂我的窗帘,切切凄凄,说一些缠绵的1日梦:那是卑鄙镇压下的崇高,冷酷挤压中的柔情。步上阳台,凭栏下望,细雨迷蒙里屋顶与树冠上有潮湿的斑斑闪光,那是逝去了的亲人和情人们的泪渍……盛夏午间,烟淡茶浓,冷眼看俗务中浮泛的卑鄙与无聊,哀叹人性之畸形与萎缩,这时,浓云便来撞击我的墙壁,呼呼啦啦,唱一些激昂的往事:那是无望处的抗争,沉沦中的奋起。凭窗远望,披襟当风,疾雨如箭中的山峦与大树神态从容,那是世世代代强者的精魂巍然屹立。最为美妙的时刻是:当我结跏趺坐|澄心净虑,此身化为一潭清碧,便有白云飘来,投影潭中,渐与潭水融合为一,将前世与来生|瞬间与永恒|微尘和三干大干世界,圆融为一体。这万有合一过程中的对话,是超语言的语言,诉说生命的感悟,无序亦无声,真所谓“大音希声”。大音希声。生命之源的感悟与交流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推动那“混沌初开,乾坤始变”的初始驱动力已然融人世间万事万物之中,穿越时间的重重屏障不断向前,在与邪恶|沉沦|封闭|萎缩的碰击中焕发出它的神奇|瑰丽。万物运作,天何言哉!天若有言,当是这云的言语?-1993年4月

作者简介

李加建,男,党员。客家人,原籍广东梅县。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6年3月14日出生于四川富顺县。10岁开始写作旧体诗词;12岁开始短篇小说与杂文创作,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1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在四川自贡市文联工作时划为“极”,长期,强制劳动改造。1979年改正(即政府不承担冤案法律责任的平反)。后历任《自贡文艺》编辑|市文联创作辅导部主任。1984年因创作成绩突出,记功一次,晋升一级工资并评为市劳动模范。1984年起,受聘为四川省作协文学院第一届|第二届创作员。1988年起,任市文联专业作家。1991年任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集团)常务副总编,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电视剧部副主任。以后,相继在交警|禁毒大队|挂职体验生活。自80年代起,长期担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1997年退休,现为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我在每一个早晨诞生》|《人和大地》|《东方诗篇》|《李加建诗选》;短篇小说集《春归何处》;长篇小说《古道斜阳》;杂文集《人话》;随笔集《高楼听云》;大型歌剧《月落乌啼》;大型歌舞剧《烈火军魂》|《蓝盾之夜》;大型电视系列风光片《剑门蜀道》|专题片《陈子昂读书台》等多部。另著有中短篇小说|随笔|杂文|文论等数百件。作品曾获第一届四川文学奖|第二届四川文学奖|《诗刊》优秀作品奖|《星星》诗刊优秀创作奖|山东省首届蒲松龄民间文学奖小说一等奖|四川首届歌剧调演创作二等奖多种奖项。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新中国50年诗选》|《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唐诗今译集》等多种选集,并有部分作品入选大学教材。小传列入《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中国文学家辞典》|《文学大辞典》|《新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新诗大辞典》等多种辞书,并入选大学文学史教材。作品受到评论界热切关注,先后有多篇研究专文在《西南中青年作家论》以及《文学报》|《当代文坛》|《诗刊》|《星星》|《工人日报》等多种书刊发表。

基本信息

作 者:李加建出 版:中国文化出版社总 编 审:中国文化出版社国 内编审处责任编辑:雨 涵装帧设计:成都圣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印 刷: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开 本:700×1000mm1/16字 数:160 千字印 张:15.25版 次: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 价:36.00元

出版社简介

中国文化出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经济管理类图书和书画|摄影作品集以及各类学术专著。该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华文化书局,1938年迁入香港,1955年更名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为中国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版了上万种图书,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文化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在国 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机构。业务包括图书编辑出版|书刊写作技巧发行|文化学术交流等。附属机构包括作家委员会|《水墨味》杂志社|《艺术典藏》编辑部|《中华翰墨》编辑部等。总社地址:中国·香港九龙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