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组织行为学 >边沁和密尔功利主义之比较观

边沁和密尔功利主义之比较观

收藏本文 2023-12-31 点赞:33101 浏览:1549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和耶利米·边沁都是十九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发展和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又是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这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与好奇,因而对什么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的功利主义的异同作了比较:1、快乐和痛苦:对人性本质的分析;2、利已与利他:对功利标准的判断;3、自律与他律:对人的行为约束力的认识;4、自由与权威:对政府权力的界定。通过分析和比较,对两位思想家有了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功利主义 渊源 比较
在学习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时,知道他深受另一著名的思想家耶利米·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的影响,这两位都是十九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发展和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又是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这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与好奇:他们都是英国人,年代相近,又是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功利主义是否是他们的原创?他们的功利主义有何相似与不同之处?功利主义发展至今有何重大影响和价值?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而作了如下比较分析。
1 功利主义思想渊源:
未读过有关边沁和密尔的资料的人,一般会认为功利主义思想源于边沁而密尔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也熟悉边沁的名言:“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其实功利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哲学家罗素谈到功利主义时说:“边沁及其学派的哲学的全部纲领都是从洛克、哈特里和爱尔维修来的;他们的重要地位与其说是哲学上的,不如说是政治上的……”然而,功利主义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公元前五世纪的亚里斯提卜、公元前四世纪的伊壁鸠鲁都曾提出过快乐主义或幸福主义的人生观,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派和以德漠克利特、伊壁鸠鲁为代表的感性主义学都意识到了人的维度,普罗塔哥拉有句千古传诵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这个尺度在他看来就是人的感觉;德漠克利特则把“完人”与“至善”明确地同追求幸福的要求联系起来,试图从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角度来阐明道德现象;伊壁鸠鲁更是把追求快乐看作是人生最高的善,在他看来,道德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本身,而在于由道德引发出来的快乐,否则,道德就毫无价值可言。爱尔维修也曾说过,如果爱美德没有利益可言,那就绝无美德。
但是,功利主义真正的产生,则是以欧洲文艺复兴和人性的张扬为历史基础的。英国哲学大师弗兰西斯·培根为功利主义建立了人性论基础,他认为道德哲学就是“考察人类与意志的科学”,而且根据整体大于部分的原理提出了“全体福利说”。霍布斯声称,自然权利其实就是源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于人类趋乐避苦的本性,相互对立的私人利益须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社会利益也须体现在私人利益的对抗中。洛克则以鲜明的态度反对神学和理性主义的天赋道德原则。他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道德只能源于过去和当前的经验。“事物之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就其与苦乐的关系而言。所谓‘善’就是能引起快乐或减少痛苦的东西:所谓‘恶’就是能产生痛苦或减少快乐的东西”。与英法学者不同的是,黑格尔从纯理论思辨角度论证了功利论是启蒙运动的最终结果。而边沁和密尔父子则是功利主义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他们把功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完全结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基石。
2 功利主义基本观点比较

2.1快乐和痛苦:对人性本质的分析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哲学学说。按照他的解释,所谓“功利”是指外在事物能给当事者(个人或社会)产生或带来的利益或快乐,使当事者能避免或阻止的祸害或痛苦。他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大主宰一痛苦与快乐一的统治下,只有这两者才能指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决定我们将要怎么做。‘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同时又是人们衡量和评价一切行为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一句话,“求乐避苦”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边沁所说的“功利原则”,并把它作为解释和说明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一把。但他并没胡指出快乐和痛苦有质的差别,他认为:物质的或肉体的苦乐是基本的简单的苦乐,精神的苦乐则是复杂的苦乐,复杂的苦乐是简单苦乐的量的总和,二者并没有质的区别。正如欣赏一幅名画与饱餐一顿精美的食品,二者所获得的快乐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不同。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计算发现每一行为苦乐价值的大小,从而去追求那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确定性强、范围广的最大化的快乐。这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他也会产生悖论,如当一群恶人欺负一个无辜的弱者时,这群恶人所获得的快乐的问题肯定大于弱者受承受的痛苦,如果认为这是道德的,则会十分荒谬。
与边沁只看到量的“快乐”不同,密尔认为,快乐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还有质的不同。例如,理性的道德情操的快乐比仅仅出于感面的快乐有更高的价值。他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头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拾底比做一个傻子好”。并且密尔与边沁把最大幸福原则建立在的利己主义之上的看法不同,他强调人的社会感情,一再指出功利主义的所谓快乐或幸福并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全体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在追求幸福时要平等地顾及到一切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彼此平等的社会。在密尔看来,所谓幸福就是能增进快乐和避免痛苦,不幸就是痛苦和不快乐。在这里,密尔与传统的功利主义不同,他不是以快乐作为最终标准,而是以幸福作为最终标准。他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唯有幸福本身才具有内在的价值,因而密尔的幸福概念在对边沁的快乐主义作出修正的同时,也将其转化为幸福主义,这就涵盖了许多简单的快乐所不能达到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2.2利己与利他:对功利标准的判断

边沁认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是增加了快乐,减少了痛苦,就是幸福的;只要某一行为增加社会幸福的趋向大于减少社会幸福的趋向,便可以判断这一行为是符合功利原则的。但他始终以个人的苦乐感受和利益得失为出发点,认为人们之所以做出利他的举动,不过是出于利已的动机,利他是利已动机理性博弈的结果。个人利益才是真实的,而社会利益是把握不定的,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基础,社会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合成。因而他极力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显然,这实际是上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功利主义。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则包含了更多的利他因素。他认为,功利主义的标准不是当事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与这一行为有关的所有人的幸福。人们应该平等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幸福,而不能对自己私利有任何偏袒。另外,在功利主义中他还推崇自我牺牲的精神,密尔认为“尽管只是在世界的安排还不够完美的状态下,人们才会通过牺牲自己来怎么写作他人,然而只要世界还处于不完美的状态中,我完全承认准备作出这样的牺牲是能够在人身上发现的最高的德行”。也指出,没有功利目的的任何牺牲,不能增加社会幸福的牺牲都是无益的。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