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政治哲学 >分析通俗化论艾思奇思想前后转变

分析通俗化论艾思奇思想前后转变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8586 浏览:329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论述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回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论述的传播与进展曾经所做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怀着崇高理想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民族振兴、救国救民的历程中付出了艰辛与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中,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艾思奇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闻名于过内外;作为一名党的优秀论述工作者,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探讨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学习他探讨哲学、对待哲学的精神,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进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作用。本论文秉持历史进展和逻辑脉络相一致的原则,以艾思奇哲学活动的时问、地域、节点做线索,浅析探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进展历程。艾思奇的哲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他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写出了许多符合人民需要的著作,作出了不朽的论述贡献。然而,通过探讨发现,尤其是以上海时期到延安时期的这一阶段,他的思想经历了重大的转变,逐步以不成熟走向成熟。上海时期,艾思奇主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起了重大作用。延安时期,艾思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策略和观点运用于中国的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现实不足,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本论文即以此为线索,探求艾思奇在上海时期及延安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并对其前后的思想变化作出浅析、比较和评价,进一步探求这一思想转变给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能提供的思想启迪和价值,以期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提供新的切入点,进而推进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本论文以四个部分对艾思奇的思想转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讨:第一部分论述了艾思奇在上海时期的哲学活动和论述宣传。上海时期,艾思奇主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艾思奇在上海主要写作了《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思想策略论》等重要的著作,成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一大批中国人走向了革命的道路。第二部分论述了艾思奇在延安时期的哲学活动和论述贡献。艾思奇到达延安后,其思想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整风运动及以后的著作,都显示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具体体现为他努力阐述党在每一个时期提出的中心任务,努力宣传论述思想,努力贯彻落实论述联系实际的原则等。第三部分通过对前两部分的浅析比较,探讨艾思奇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即“通俗化、大众化”是“现实化、中国化”的前提和准备,而“现实化、中国化”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大众化”,使更多的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只有通俗化、大众化,才能实现中国化、现实化;另一方而,只有中国化、现实化,才能更加充分地大众化。第四部分是对艾思奇思想的评价。文章通过前三部分内容的梳理总结,得出艾思奇思想转变的作用及艾思奇对哲学思想的形成进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论文结合中国目前进展的实际情况,探寻其对我们探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启迪与价值。关键词:艾思奇论文大众化论文通俗化论文中国化论文现实化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8

    目录8-10

    导论10-17

    (一) 选题缘由及其作用10-12

    (二) 国内外探讨近况12-15

    (三) 探讨策略15

    (四) 论新之处15-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上海时期17-28

    (一) 艾思奇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动力17-19

    1.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理由17-18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18-19

    3.让人民大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19

    (二) 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内核19-21

    1.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内涵19-20

    2.将哲学论述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20-21

    (三) 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体现21-26

    1.论述紧密联系群众和实际生活21-22

    2.采取革新的策略和生动活泼的形式22-24

    3.利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语言24-25

    4.写作策略上对论述不足进行反复诠释25-26

    (四) 艾思奇在上海时期的收获26-2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和中国化——延安时期28-39

    (一) 艾思奇思想向现实化、中国化转变及动力28-30

    (二) 艾思奇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收获30-32

    (三) “现实化”和“中国化”的内容32-36

    1.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中国化的实质32-33

    2.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中国化的可能性33-34

    3.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中国化的基本路径34-35

    4.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中国化的策略35-36

    (四) 艾思奇对哲学思想的宣传和诠释36-39

    1.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宣传和诠释36-37

    2.对论述联系实际的宣传和诠释37-39

    三、艾思奇前后期思想之比较39-48

    (一) 相同之处39-42

    1.面对共同的历史任务39-40

    2.解决共同的哲学难题40-41

    3.不变的探讨精神和民众立场41-42

    (二) 相异之处42-45

    1.时代背景有所不同42-43

    2.着重点不同43-44

    3.所达到的成效不同44-45

    (三) 通俗化、大众化与现实化、中国化相互包含,相互统一45-48

    四、对艾思奇思想的评价48-54

    (一) 艾思奇思想进展转变的价值和作用48-49

    (二) 对思想的形成和进展的影响49-51

    (三) 启迪与价值51-54

    1.学习运用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51-52

    2.对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中国化不足的启迪52-53

    3.学习艾思奇的人民大众的立场53-5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