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政治哲学 >刑名韩非刑名逻辑思想渊源与演进历程题目

刑名韩非刑名逻辑思想渊源与演进历程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11869 浏览:469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任何学说思想系统的萌芽、进展以至成熟,都将会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程,并且还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其思想渊源也绝不会是单一的,思想系统中若干成分也必有或纵向或横向的承袭联系。在诸子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略晚于儒、道、名、墨等家学派的法家之思想的形成尤其如此。而处于战国晚期的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取各家之所长,其思想渊源的多向性也就更加突出。对韩非逻辑思想的系统挖掘和探讨工作,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三十多年间,众多学者对于韩非逻辑思想的探讨成果丰硕,这为考证韩非逻辑思想的渊源奠定了基础。而对韩非刑名逻辑思想和“矛盾之说”的渊源进行考证,又是探究韩非逻辑思想形成和进展的历史的一个切入点。渊源考证重在历史,因为历史能再现或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之近况。故本论文着重以社会渊源和思想渊源两个层面,以先秦诸子典籍及现有探讨成果为依据,浅析、探讨韩非逻辑思想的形成和进展历程。探究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渊源及演进历程,浅析法家思想的学派渊源是前提,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对“法”字进行探源,对“法家”概念的提出、“刑”与法家的联系、法家产生的社会背景、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等进行论述。韩非学术思想的渊源大致有纵、横两条主线:在横向上,法家与儒、道、墨、名等各家思想之间的交错影响和相互作用,是韩非学术思想得以改善的有益补充,也是韩非刑名逻辑思想形成的主要渊源;在纵向上,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前期法家在论述上或实践上的贡献,是韩非“集法家之大成”的一个主要渊源,依此可探究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演进历程。作为韩非学术思想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刑名逻辑,其思想渊源也正是围绕这两条主线来论述。依此,本论文重点以儒、道、墨、名等家的对“名”的探讨和论述入手,探寻韩非刑名逻辑的思想渊源;以韩非对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的继承和进展入题,浅析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演进。其间,作为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补充,还对“法、术、势”思想的渊源,“法、术、势”与“刑名之学”的联系,“形名”与“刑名”的异同,“刑名逻辑”与“形名之学”和“刑名之学”的联系等不足进行考证或比较浅析。作为韩非逻辑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矛盾之说”,本论文也辟专章并仍是以渊源考证为重点予以论述。“矛盾之说”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渊源、思想渊源和名辩学渊源。以此三大渊源为重点,浅析“矛盾之说”的产生。最后总结“矛盾之说”的内容和影响,及其在韩非政治思想中的体现。掌握某一思想之要义,不仅要厘清其必定发生、进展的历史渊源,浅析其主要内容,而且还应该将该思想置于产生它的历史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之上,浅析其对当时社会历史进展的贡献以及对如今之社会进展的影响。如此,才可能真正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同样,探讨韩非刑名逻辑的思想,在探析韩非刑名逻辑的渊源、论述韩非刑名逻辑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应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通过剖析它们的相互影响,探寻包括韩非刑名逻辑的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之所以产生并所要追求的“真”,同时也要探寻这些思想之所以产生并所要追求的“善”。这样,才可能准确定位和把握韩非刑名逻辑的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才可能准确还原其“原貌”;也才可能将韩非刑名逻辑自身所具有的求善的振世精神和人文关怀体现和运用于当代社会。关键词:韩非论文刑名逻辑论文矛盾之说论文渊源论文形名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14

    绪论14-27

    第一章 法家思想的学派渊源27-55

    第一节 法与法家27-34

    1.1.1 “法”字探源27-31

    1.1.2 法家31-34

    第二节 法家先驱及代表人物34-53

    1.2.1 法家先驱35-46

    1.2.2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46-53

    第三节 后期法家代表人物53-55

    1.3.1 韩非53

    1.3.2 韩非学术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53-55

    第二章 韩非刑名逻辑的思想渊源55-106

    第一节 韩非的刑名逻辑思想55-66

    2.1.1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探讨综述56-58

    2.1.2 韩非的刑名逻辑思想58-66

    第二节 “名”的相关概念及“正名”66-69

    第三节 “形名”与“刑名”69-71

    第四节 儒家“正名”说对韩非的影响71-83

    2.4.1 儒家的政治主张对韩非的影响72-74

    2.4.2 “正名”与“语言表达”74-76

    2.4.3 “正书字”与“制定法律”76-81

    2.4.4 韩非对儒家“正名”思想的继承81-83

    第五节 道家之“道”对韩非的影响83-89

    2.5.1 道家之“道”83-85

    2.5.2 韩非对道家之“道”的进展85-89

    第六节 墨家之“名”对韩非的影响89-98

    2.6.1 墨家学说对韩非的影响90-93

    2.6.2 墨家的“正名”思想93-97

    2.6.3 墨家之“名”对韩非的影响97-98

    第七节 名家的名实观对韩非的影响98-106

    2.7.1 邓析的名实观及对韩非的影响98-101

    2.7.2 尹文的形名观及对韩非的影响101-106

    第三章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演进106-146

    第一节 “法、术、势”与“刑名之学”106-113

    3.1.1 “法、术、势”思想的渊源107-110

    3.1.2 “法、术、势”与“刑名之学”110-113

    第二节 韩非对商鞅之“法”的继承113-126

    3.2.1 商鞅之“法”114-118

    3.2.2 商鞅之“法”中的刑名逻辑思想118-123

    3.2.3 韩非对商鞅之“法”的继承123-126

    第三节 韩非对申不害之“术”的继承和进展126-135

    3.3.1 申不害之“术”126-129

    3.3.2 申不害之“术”中的刑名逻辑思想129-130

    3.3.3 韩非对申不害之“术”的继承和进展130-135

    第四节 韩非对慎到之“势”的继承和进展135-142

    3.4.1 慎到之“势”135-139

    3.4.2 慎到之“势”中的刑名逻辑思想139-140

    3.4.3 韩非对慎到之“势”的继承和进展140-142

    第五节 韩非的法术势思想系统142-146

    3.5.1 关于“法”与“术”的联系142-143

    3.5.2 关于“法”与“势”的联系143

    3.5.3 关于“势”与“术”的联系143-146

    第四章 “矛盾之说”的历史渊源及影响146-173

    第一节 “矛盾之说”的社会渊源和思想渊源146-153

    4.1.1 “矛盾之说”的社会渊源146-151

    4.1.2 “矛盾之说”的思想渊源151-153

    第二节 “矛盾之说”的名辩学渊源153-162

    4.2.1 名辩思潮的需求呼唤着“矛盾之说”153-156

    4.2.2 “矛盾”定名不足的需要156-158

    4.2.3 “矛盾”功用不足的需要158-162

    第三节 “矛盾之说”的内容及影响162-169

    4.3.1 “矛盾”思想的内容162-164

    4.3.2 “矛盾”思想的策略论体现164-168

    4.3.3 “矛盾”思想的影响168-169

    第四节 “矛盾之说”在韩非政治思想中的体现169-173

    第五章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社会功能173-191

    第一节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173-179

    5.1.1 如何理解逻辑与文化的联系174-176

    5.1.2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176-179

    第二节 韩非刑名逻辑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的互动联系179-184

    5.2.1 韩非的政治思想及影响179-182

    5.2.2 刑名逻辑思想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联系182-184

    第三节 韩非刑名之学对现当代中国的影响184-191

    5.3.1 “新法家”思想的复兴185-188

    5.3.2 法家思想的当代作用188-191

    结语191-19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