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现状分析查抄袭率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现状分析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16868 浏览:722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从现状方面对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仍然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现状;总体规模;地区分布;结构分布
1 前言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对“三农”问题具有至关重的影响,而且也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及环境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尤其是供给的情形,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现状进行概括,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供给的总体规模;(2)供给的地区分布;(3)供给的结构分布。

2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总体规模

我国是一个有着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已有40%的人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累计

2.8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

我国加大农田的改造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灌溉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国灌溉面积从2.4亿公顷发展到9亿多公顷,其中旱涝保收农田达到6.1亿公顷,全国70%的低洼易涝农田、70%的盐碱耕地和1/3以上的低产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农业抗灾能力的增强和生产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占全国耕地面43%的受灌溉耕地提供了全国70%的粮食、80%的经济作物和90%的蔬菜。
实施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对92万平方米的水土流失面积进行了理,其中综合治理24万平方米,通过封山育林保护60万平方米,使水土流失区120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牧区共灌溉饲草料地1100万公顷、灌溉人工改良草场510万公顷,为4亿公顷以上天然草原实施季节性休牧、轮牧和禁牧提供了条件。还初步建立了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恢复性增长。
因此,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势头提供了重要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与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

一、农业干早缺水情况日益严重。

其二,灌溉设施简陋。我国的灌溉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着设施简陋、工程严重不配套且老化失修等问题,没有形成合理的灌溉体系。
目前,我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甚至没有灌溉设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早灾害,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三,农村饮水问题依然严重。目前,大约有30%的农村人口存在着高氟、高砷、苦咸等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约占25%,饮水困难的人群约占10%,全国4万个乡镇中有l/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农村的供水设施简陋,缺乏水质净化和饮水消毒的设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伤害。此外,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寻找饮用水源的经费短缺水源缺乏等也给解决农民饮水问题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水土流失问题、草场退化、水污染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其五,防御水早灾害能力偏低。目前,全国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不能正常发挥防洪、抗早、灌溉、供水等功能。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农村所面临的洪水威胁依然严峻。

3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地区分布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加之高速发展的经济的支持,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平原居多,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所以农田灌溉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工作也做得相对到位;而西部地区则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水利发展严重滞后,主要存在着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差等问题。
从有效灌溉面积上来看,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下略有增加,但地区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距。2005年,中部地区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最大,达到3.39亿亩;东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为2.90亿亩和1.97亿亩,后者仅为中部地区的60%左右。从各省的情况来看,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有效灌溉面积位于前四位。
从采取措施治理易涝耕地和盐碱耕地方面来看,地区差距更加明显。2005年东部和中部地区除涝面积分别达到1.46亿亩和1.62亿亩,而西部地区仅为0.12亿亩,分别占东部和中部地区除涝面积的8.1%和7.3%。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西部地区地大人稀,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尤其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在治理耕地

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方面的成绩几乎为零。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西部地区正在逐步向东、中部地区靠拢。2005年,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3.22亿亩,中部地区为5.75亿亩,西部地区则达到5.22亿亩,水土流失治理的绝对成绩第一次超过了东部地区,其中,仅甘肃一省治理流失水土的面积就达到1.61亿亩。

4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结构分布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在各个层面的投入也不尽相同。‘一直以来,国家对防洪发电、江河治理、跨流域调水等大型防洪水利建设成绩斐然,近年来对水资源工程的投入也逐渐增多,对水土保持及生态工程、水电及其它专向工程的投入一直较少,投入力度有限。
此外,国家在农村水利建设内部的各个项目上的资金投入也差别很大。农村水利建设具体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建设(包括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牧区水利试点)及易涝耕地和盐碱耕地的治理,其中资金投入以灌区水利建设为重点,而其他方面的投资则远远不足。具体而言: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2006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投资规模254.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7.7亿元,当年解决了29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比2005年全年增加1148万人。
在灌区建设方面,1991~2006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以2006年为例,全国大型灌溉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牧区水利试点在建规模76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4.2亿元。并且当年完成68.8亿元,相较2005年全年增加

1.8亿元。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39万亩。

在易涝耕地和盐碱耕地的治理方面,易涝耕地及盐碱耕地得到初步治理。全国现有易涝耕地3.67亿亩,到2001年底止,已初步治理面积3.15亿亩,占易涝面积的86%,其中,除涝标准达到五年一遇以上的有

1.82亿亩。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仅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水的局面,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而且在治理盐碱耕地和易涝早地、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三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然而,在农村农田水利供给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垦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总体规模层面,仍然存在农业用水能力大大小于现实需求、灌溉设施简陋、农村饮水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恶化、防御水早灾害能力偏低等问题;在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地区分布层面,西部地区在有效灌溉面积、治理易涝耕地和盐碱耕地领域与东部、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结构分布层面,我国在各个项目、各个工程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资金分配仍然需要进一步合理化与效率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