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试谈思维能力在动手操作中进展学生思维能力

试谈思维能力在动手操作中进展学生思维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27014 浏览:1208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形象、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就是要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因此,作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应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常说,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主体的特征是自觉能动,富有自主性,敢于挑战。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寻求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使他们主动学习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一、重视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鲜明的感性操作实践材料,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出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教学概论。
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每人用硬纸壳分别做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准备适量的细沙,上课时,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教具,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演示装沙子,演示后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盛物体的倍数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概括,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的主体,教师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实验,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
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怎样使学生懂得把各个数的数字相加比较抽象。我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⑴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硬纸做的数位顺序表和一盒火柴,分四个过程进行操作探究:①用3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一个三位数(如,用2根火柴摆在百位上,一根摆在个位上,得到一个三位数是201),看这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②用6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一个四位数,摆出的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③用9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一个五位数,摆出的五位数如果是13014,看这个五位数能否被3整除。④用3的倍数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一个五位数,看这个五位数能否被3整除。
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想想,你摆的这个四位数或五位数是用3的倍数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中摆出来的。这说明这个四

(五)位数各数位数的数字之和是几的倍数?

摆出的数:201;1221;13014。各个数字之和:2+0+1=3;1+2+2+l=6;1+3+0+1+4=9。
⑶让学生验证质疑,找出规律特征。用不是3的倍数根火柴在数位顺序表任意摆一个数,看这个数能否具有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口述自己发现,亲自感受,感到规律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会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三、完善动手操作机制,促进思维能力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怎么写作于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
我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对“所占空间太小”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操作,每小组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带刻度的玻璃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可以浸没于水中),然后往两个杯子里倒水到一定刻度,让学生观察两个杯手里水的上升情况,当杯子里水高度完全相同时,然后让学生把其中小一些的物体沉入第一只烧杯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第二杯的水平面为什么会超过第一杯的水平面。通过以上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据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小之别。到此时再出示课本结语,体积的概念便水到渠成了。这样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自主发现应用知识。先引导学生把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学具的六个面展开,让学生自主寻求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然后,我又设计如下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我们现在就在长方体的教室里学习。请你们看一看,教室里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有多大?你能帮助学校算一算共有多少平方米吗?(师生当场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会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良好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恰当地操作学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