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关于抓起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以基础抓起

关于抓起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以基础抓起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29106 浏览:1328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一至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语文教学的地位更是显得特别重要。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任何知识的认识与积累都不是一下就能够成功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从基础抓起,重视日常的学习,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从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从基础抓起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基础
学好语文确实需要提高基础知识水平。问题在于怎样努力,怎样提高。做好什么事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学好语文基础知识,要努力的就不单是学好课文上的字词,更不单是背好书上的段意,等等,关键的是要平时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基础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当积累的知识到了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时候,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一、重视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成绩

语文学习的根基就是基础知识,只有根基得到了夯实,今后的语文学习才会得到保障。不过,仅仅有根基还是不行的,要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地引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作为目标,将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作为出发点,不断地挖掘相关知识点的答题模式与方法。
笔者以诗歌鉴赏作为例子,选取了一篇必修文章《沁园春·长沙》,教师试着这样去做,这首词的前一部分运用了比较典型的风景描写,这在本文的教学中属于重中之重,因此,根据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模式,提出问题:“这首诗中描写的是怎样一副画面?”“这首诗中是怎样描写景色的?”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能够让学生对于情景类诗歌的答题方法充分地掌握,并且,还应在这一基础上,挑选难度不大但具有代表意义的同一类型的题目在实际课堂中训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常见类型的诗歌鉴赏方法,同时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丰富知识的积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因此,多读、多背、多写、多练就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窍门。
语文试题的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科学人文,无所不包。有一些题目由于学生对某些知识不了解,甚至毫无所知,导致答题时受到影响。首先,必须每周坚持阅读与积累素材。学生写作过程经常出现思维僵化与思维闭塞等现象,这与日常阅读量少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
平,前提条件就是每天坚持阅读。只有阅读了大量的书,才会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写作素材才会得到很好的积累,并且学生的构思也会越来越巧妙,学会了运用语言,充分地掌握了写作技巧。其次,在语文课堂复习中大声朗读,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的刺激
感,同时,经过反复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词语要素、句式以及情感,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具有的丰富性与连续性,了解到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提高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一张150分的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比重较重,有60分,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对学生的写作加以重视,不断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整散结合的作文指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对于高中学生,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尤其是高一高二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训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记叙文与议论文
写作的整体框架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再从单项训练的角度出发
一一击破。在记叙文中,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方法;在议论文中,主要对学生进行论证方面的训练。如,写一篇议论文,首先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进行批阅,并从中选出好的和存在问题的作品制作成学习方案,在作文讲评上进行充分的讲解,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例文中好的部分与不好的部分找出来,并说明好在哪、不好在哪。经过反复地训练后,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将小作文训练与大作文写作同时穿插进行,以此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地运用到大作文中。相信,只要教师反复地训练、不断地讲解,以及学生反复地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再上一层台阶。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基础,因为只有基础夯实了,语文学习的根基才会更加地牢固。本文只是从三个方面简单论述
了语文教学如何从基础抓起,论述得不够全面,希望各位语文教育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陈之忠.语文教学一定要抓基础[J].安徽教育,1980(2).
[2]刘莉红.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0(03).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育才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