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谈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德育和人才培养新方式流程

谈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德育和人才培养新方式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5639 浏览:623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除了要以学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及该模式建立的具体方法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德育;新模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才除了要求具备职业能力之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在中职教育中,要把技能培养和道德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构建出更适合培养优秀人才的新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

1.建立德育的观念

在中职教育中树立德育教育且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就业作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中职教育不变的目标。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一样是为了人才的培养,要把德育融入职业技能的教育中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高尚的理想和责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教师也要培养自身的德育素质,用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品德观念,再引导学生把高尚的品德转化为美好的行为。

2.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作为导向的,对学生德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定,并且不断地进行调
整和创新,确保德育能够融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去,要具有实效性。(1)要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既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顺应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不断充实和改变自己。加强对择业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任何职业对社会的发展都有作用,职业本身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的差别,在什么样的社会岗位上都要努力做到最好。(2)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职业道德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在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职业道德的培养中,既要让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教育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1.根据学生特点,突出教育重点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来安排一些德育实践活动,把乏味的说教转化成生动有趣的主题活动,进行教育形式的创新。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主题班会,交流读书心得,谈谈学生间对道德的感受,举行一些与道德建设有关的文艺活动等。这些做法都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中职学生是即将流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把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作为德育的重点。(1)学校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到企业实践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学校可以安排老师到企业与学生一同进行实践学习,利用企业所提供的特殊环境和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2)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2.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课堂仍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和渠道。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就要改变传统的没有成效的教育方法,用学生更能接受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突出案例教学,把职业道德和择业观等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渗透进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质。

3.创设符合企业要求的教育环境

环境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在育人的过程中,要使环境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园文化要与企业文化挂钩,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引入企业的管理观念,突出联合办学教育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点。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座或者让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参观学习。

4.加强实践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要把实际的生产环境带到教学中,实施现场教学活动。在此前,学校要先对企业的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再把两者进行融
合。企业则需要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企业项目的要求,教授学生技能,让学生去完成项目。
德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体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中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要注重道德教育,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逊,王志洲.职校德育之实效程度与需要层次的关联性研究[J].成人教育,2009.
[2]张薇.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