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性教师培训方式构建大纲

性教师培训方式构建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12670 浏览:554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构建研究性教师培训模式,首先要明确培训目标,注重优化培训结构,激发培养兴趣,以“探究”“思考”为基本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udooo.com

特征,并且营造和谐平等的授课教师与受训教师的关系,这样的培训才能得到受训教师的欢迎,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研究性;培训;探究;思考
实施新课程以来,开展了许多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培训让教师学会研究,并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思维,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如何构建研究性教师培训模式是当前教师培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构建研究性教师培训模式,首先要明确培训目标,注重优化培训结构,鼓励更多的受训教师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目标要明确

明确培训的目标,是教师培训的关键。要明确培训目标,就要加强对培训教材及受训教师的研究,做到熟悉培训教材,熟悉受训教师。其实,培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制订培训目标的时候,应紧紧扣住这样几点:(1)培养受训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应努力拓宽受训教师的知识面,激励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参与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培养受训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训中,让受训教师通过培训教材搭建的平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教学经历,使受训教师在研究性培训活动中受到品德教育、人文感染和审美陶冶。

二、兴趣应培养

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一种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研究性培训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受训教师的培训热情和能动性。因此,培养兴趣是搞好培训的前提。培训过程关键在于授课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培训方法,要培养受训教师对培训教材的热爱,让他们学起来就有劲,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培训就能取得一定成效。有经验的授课教师善于利用培训教材,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方法诱发受训教师的参训兴趣。如利用讲座、案例、录像、反思等方法,来提高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兴趣。
培养兴趣,要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培训伊始,通过授课教师的作用,将受训教师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灵活运用培训方法,让受训教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培训临近尾声,授课教师要注重诱导,意在言外,给受训教师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以激发受训教师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探究和思考

研究性培训过程以“探究”“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引导受训教师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培训方法上改变传统,使受训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培训变为接受性培训与探究性培训相结合,让受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接受性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其特点是“传承”,即授课教师把培训知识传授给受训教师。研究性培训是一种现代的培训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受训教师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和自己的探索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

四、营造和谐平等的师师关系

师师关系的平等是指授课教师和受训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在培训过程中地位的平等。培训的价值在于促进受训教师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授课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善于为受训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培训环境。首先,授课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培训中的位置。授课教师要做受训教师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培训的全过程,并在培训中与受训教师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指导受训教师学习,为受训教师排疑解难。因此,授课教师在培训中,必须以受训教师为核心。其次,授课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受训教师。再次,授课教师必须走进受训教师的情感世界,向他们敞开自己的胸怀。在培训中,授课教师和受训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授课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受训教师的朋友。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培训才能得到受训教师的欢迎,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教师进修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