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试析中小学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

试析中小学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1-11 点赞:24440 浏览:1083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而民族团结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早在1994年,我国就开始在天津部分中小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工作,2000年,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扩展到了全国范围。在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我国中小学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课堂教学: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渠道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设置专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同时发挥各学科优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统一编写,该课程在引导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应保证10~12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学年应保证8~10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
为保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级教育部门还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内容中,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同时,中小学也要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为优化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程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教学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法、演示法、放录像、讲故事、参观访问等)进行教学。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能大大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1. 语文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如,《难忘的泼水节》、《菩萨兵》、《亲人》。一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如,《草原》中的蒙古包、奶茶、手抓羊肉和举杯敬酒、套马、摔跤等表现了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中学语文课本,如《向沙漠进军》、《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等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只要勇于探索,深挖教材,准确把握住语文知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能使学生于“润物细无声”处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 利用政治课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政治课教师还可结合本校的创办历史,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去体会和认识。
3. 历史学科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库,教材中随处可见关于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讲述各民族英雄人物对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人物的故事。例如,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此外,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讲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这样既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4. 通过地理学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透过地理教学可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课相似度检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资源分布、人文景观等,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5.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简单易学,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又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从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1节课专门开设民族体育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开展不同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实际创编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民族健身操。还可创编将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融为一体的民族舞。此外,还可根据各族学生实际,将武术、太极拳、摔跤、空竹、拔河、蹴球、跳竹竿、抛绣球、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地区每学期还可举行全校性民族体育运动会。事实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充实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 音乐课充分利用民族音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风格独特的民歌,还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在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动听的民族歌曲、民族乐器,学习优美的民族舞蹈,能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从而达到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目的。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