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试谈勃勃生机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试谈勃勃生机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9883 浏览:358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构建科学高效课堂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 科学课堂教学 教材处理 导入 探究 课堂作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

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教材处理源于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改一改教材所提供的范例,把教材中学生不熟悉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对教例进行改编或替换,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时,实验的材料是食盐,我让学生多准备了洗衣粉这种材料。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学生了解搅拌及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以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回忆这样的生活场景: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通常是用温水加入适量的洗衣粉,轻轻搅拌一下,看到大部分的洗衣粉都溶解了,才放入衣物浸泡,这样衣服也容易干净。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因为加热可加速溶解。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会爱上神奇的科学,他们会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科学道理。

二、导入课堂联系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一节课的导入,选择的内容要与新课内容连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无意间进入新课教学中,并且感觉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懂得科学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我这样导入:“老师不小心把一根针掉在教室里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想请聪明的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找到这根针。”学生一听这话可来劲了,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赶快蹲下找,有的说用磁铁找会快些。听到这儿我说:“老师这儿有一块磁铁,你们谁来用它找针?”学生再次争先恐后地举手,当学生用磁铁找到针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刚才这位同学就是利用磁铁有磁性找到针的。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更加明白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不再是深不可测的,兴致高昂地学完整节课。

三、探究过程来自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经验比知识更有生命价值,经验总是先于知识先于价值判断,先于分析思辨,都能促进知识生成和教育。科学课程要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探究不但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学生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有亲切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教学《工具和机械》这单元时,首先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结构,复习了杠杆三个部分的名称、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后,接着比比谁的力气大?由同学们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说明:先把支点放在木棍的中心点上,决出胜负,再通过慢慢改变动力作用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来悄悄改变处于劣势的小力气学生的表现,直到最后大力气同学失败而归。最后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当比赛场上的形势慢慢转变时,学生觉察到了“杠杆”这一特殊装置在这次比赛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然而然地探究出“杠杆”有什么作用。一个生活化的探究过程,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他们思考,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四、课堂作业走向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即在做中学知识、用知识。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成为能力,在让生活走进课堂的同时,要改变以往以“书”为中心,脱离生活实际,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我们就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最终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搭配》一课时,我这样布置作业:通过学习,学生把课前调查的食谱带回家,并与父母共同商讨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制定科学营养的食谱。学生在修改食谱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本课知识,而且树立主人翁精神。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怎么写作的,现代人离不开科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生活是灵感的火花,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情感的体验来自生活,态度的培养来自生活。小学科学课堂应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育必将走向生活、走向更加实用的教育模式,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院社,2011.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