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简谈作业农村初中科学作业布置

简谈作业农村初中科学作业布置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6067 浏览:1195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布置课后作业的原则有很多,这就要求初中科学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后作业;现状;对策
课后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情况令人担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反思,我有了几点清晰的认识,总结出来,希望和广大初中科学教师共同进行探讨,真正做到“合理布置初中科学作业”,进而逐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科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农村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也远远落后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等现代教育观念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和推广。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科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后作业“一刀切”,整齐划

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个性

传统初中科学的课后作业往往偏重于巩固课堂教材知识点,因此很多教师经常只是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单元测试卷等同步练习,作业内容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个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作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业毫无新鲜感,更谈不上体验课后作业带来的趣味和享受了。此外,课后作业“一刀切”,整齐划一,缺少针对性,对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作业可能根本就起不到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是一个沉重的作业负担,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经常照抄别人的作业,这就致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作业和学习习惯。这些情况既起不到帮助学生巩固教材知识点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品质,实现布置课后作业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2.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负担沉重

在不少学生看来,课后作业基本上就是“负担”“包袱”的代名词。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教师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习题,妄想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点的效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点我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作业上面,学生疲于奔命、不堪重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布置课后作业起到了相反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二、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对策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良好效果。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是一门大学问,那么作为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又应当注意哪几点呢?

1.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布置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后作业

人生来存在着差异,对于学生来讲,每个人身上也是有着不同的潜能和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后作业习题。通过对班上学生科学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的仔细分析,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科学成绩优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散思维,完成独立探索和思考,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为他们特意设计一些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同时开放性又比较强的课后习题,旨在于不断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B、C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差,若是同样布置比较活跃的题目,学生可能会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我会为他们布置一些偏重教材基础的课后作业,帮助他们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他们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不断树立学好初中科学的信心和意念,为日后更好地进行初中科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后作业要切实做到“少而精”

课后作业的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进而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应当彻底抛弃以往的“题海战术”,切忌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课后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少而精”,既能切中重点、难点,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发散思维,同时还能起到巩固当天学习知识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关于课后作业的要求。
总之,布置课后作业的原则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科学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7-01.
严育洪.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桥下镇西溪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