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当前就业难原因分析与对策科技

当前就业难原因分析与对策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3243 浏览:75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具体原因有大学生毕业生数量、质量上的,也有部分高校招生计划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到位等问题。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1年6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这个数字似乎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然而,由于抽样调查的局限,以及世界经济可想而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学习气氛不浓郁,普通院校学生毕业率低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部分院校的课程及格率只有85%左右,毕业率不到80%,甚至更低。如果不能顺利毕业,何谈就业呢?
原因二:扩招数量高于社会需求
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当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扩招的大学毕业生陆续走入就业市场,部分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并未能顺利就业,而是当起了“啃老族”或是“校漂族”,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据统计,2002年起,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以20%以上的比例增加,而这阶段GDP的增幅均低于这个数字。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拉动GDP的主力也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这部分企业并不依靠企业员工规模来决定实力。而随着技术进步、企业的设备升级换代等原因,同等产能下员工需求减少。
原因三:高校招生计划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只管培养,很少考虑社会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科学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很多高校却热衷于“学历升级”。造成了一方面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却既不乐意也不能胜任的尴尬境地。这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导向型的思路,来应对市场化条件下的需求问题必然产生的后果。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直接影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供需矛盾。一些院校制订招生计划时缺少科学论证,而是简单套用前一学年的招生计划,一些院校部分专业市场需求极少,往届毕业生就业率超低,但是仍然大量招生。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因各地师资趋于饱和,实际进编在学校任教的大概只有30%左右,而一些普通学校也大量设置师范专业;而农林牧渔专业虽然市场需求较大,但是因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所以高校相关专业设置较少,招收生源人数也很少,可供用人单位挑选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原因四: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怎么写作意识不强
一些高校只注重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而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一些院校未开设就业指导课或未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一些院校未对一些就业指导教师往往未经专业培训,缺乏指导能力,只会照本宣科,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指导实效。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怎么写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怎么写作、搞好就业培训、支持自主创业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召开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和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也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限制低就业率的专业招生规模的相关政策。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会反过来影响高校自身发展,对今后的生源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主要对策有:
对策一:推行质量工程,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udooo.com

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高校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高职(大专)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下大力气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获得率,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策二: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实践经验不足,已经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大障碍,因此,大学毕业生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势在必行。在校大学生应注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和社会也应为此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实践机会。
笔者注意到,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实践,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在大学期间,毕业生的实习课程非常多。大多数人的实习期一般为4至6个月,多的甚至有9个月。实习期间,大学生们与各企业进行多层双向交流,最后作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双向选择。大学生善于在实习中捕捉就业机会,他们或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或是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以找到工作。
我国高校目前的专业实习时间都不是很长,一般都不超过3个月,有的甚至只有半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学生很难从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具体岗位上进行消化,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就很有限了。一些高校在每类专业院系都设立创新实验室,由专职或的创新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从大学二年级起就进行创新实践的锻炼,这也是一个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对策三: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就业指导系统,就业指导的内容很丰富,涉及职业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多样,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怎么写作、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利用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英国的高等职业怎么写作走在全球前列。大学生就业指导任务一般由学校设立的专职职业怎么写作部承担。他们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计划求职方向,教他们写求职信、了解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等。甚至在学生毕业两年之后还为他们提供这些怎么写作。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涯规划,从而建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建立优良学风。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改变就业观念、增强求职技巧、树立就业信心。
由于长期包分配的政策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参与市场双向选择的竞争意识,一些学生只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单位,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由于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择业时拥挤在正规部门,而不愿意去非正规部门。事实上,许多非正规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需要一个人独挡几面,能更全面的锻炼和培养个人能力,这些岗位可以给许多到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一些同学眼光放得不够长远,在短期内不能获利就不想去。这除了跟毕业生期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望值有关以外,还跟同学间的相互攀比有关。
毕业生求职技巧的培养也是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比如如何制作求职简历、如何接收面试等等。当然,在毕业生就业辅导中,切忌千篇一律,尽量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
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是就业指导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学生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让他们能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从而确立合理的期望值以便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在正确把握自己之后,要树立信心,要积极参与竞争,自信而不自负、不自傲。最后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择业双选中难免会遇逆境和顺境,此时不应气馁和骄傲,而应对现实勤于思考,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由于新增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就成了各国的一个共同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实践表明,创业教育与创业激励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对策四:市场化运作
各个高校都给学生工作部门划拨了一定的就业工作经费,但各个学校的拨付标准相差甚远,部分学校接近每个毕业生100元的标准,而有的学校过低的毕业生就业经费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二级学院大胆开展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院系基本都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学生工作的现象,实际过程中相差很大,重视程度不一样也造成实际投入不一样,当然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部分学院试点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也是目前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思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辅导员负责的,而限于高校的特性,辅导员往往被各种事务所困扰,真正用于就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就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不光是面向学生传达政策和转变观念等务虚的工作,还相当于是企业的营销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跑市场,从而和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良好有效的联系。
对策五:建设好校信通之类信息平台,便于各类信息的传递。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的最终得以就业的信息来源,有30%左右来自高校提供的相关信息,而由于临毕业阶段学生不容易整体通知,所以一些招聘信息往往并不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得知,所以建立一种学校和应届毕业生之间的有效可群发就业消息的这样一种信息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最好这个平台能够和本地或省内大型的人才市场实行联网,学生凭自己的学号就可以上网浏览相应范围的招聘信息,并且浏览权限可以延长至当年的12月份,如果这个信息平台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建设,可以很好地为毕业生及时就业创造很好的条件。
除了以上对策之外,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定上,是否可以模仿军转干部的相关方法,例如根据企业规模,制定企业接纳高校毕业生数量标准,如果不达到标准,则按照一定金额的费用缴纳就业促进费用,这个费用由政府相关部门用于对未及时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见习等等。当然此类的政策能否制定需要有立法部门进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的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