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论西学科举、出版和知识转型选题

论西学科举、出版和知识转型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33891 浏览:1576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项探讨试图以出版史与阅读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晚清最后数十年间的科举制度、出版市场,同时检讨读书人的阅读世界与知识养成,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知识转型。有清一代,朝廷一直重视加强其在文化领域内的统治地位,不断刊印各种御纂、钦定书籍,要求读书人阅读,借此构建意识形态。除此,清代还通过配套的科举考试来加强这类书籍的影响力。这就造成:一方面,清廷通过科举制度比较成功地对读书人的阅读世界与知识构成进行了规训;另一方面,在实际施行历程中,科举考试也进一步简化了应考士子的阅读范围与知识储备。由此,广大士子在应考中愈益偏重学习与科考有关的内容,而不顾其他。为此,出版市场推出一大批专门供考生备考的书籍,这类考试用书由是介入到对读书人的阅读世界和知识构成的形塑中。海通以后,面对新的中外形势以及西学的冲击,此前为意识形态、科举考试与出版市场等因素打造出的读书人知识构成,已经无法以容应对世变。于是,“求实学”的舆论逐渐兴起,这亦催生了变科举的动议,而科举制度对这类舆论却始终缺乏有效回应。甲午之战的惨败,将朝野之间变科举的议论重新推向,科举制度才真正开启改制的步伐,继1897年对第三场的五道策不足略作革新之后,清廷于1898年宣布了新的科举改制案例。然而,维新运动的旋即失败导致这次科举改制流产。直到1901年,科举改制才重新启动。这次的科举改制案例基本延续了1898年的案例,并且对清末的出版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面对科举改制后科举考试内容的重大变化,考官与考生都必须向出版市场寻找新的知识资源。这既造成了吸收新式印刷技术的出版市场的勃兴,也使得出版市场对科举考试的介入进一步加深,进而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实际效果。虽然,中体西用的科考指导原则,极大影响了科举改制后的历次考试,但是科举考试作为“指挥棒”,依然在实际上促成清末印刷文化转向新书、新学的出版,以而为新书、新学的流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读者基础。可以说,清末的科举改制堪称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个杠杆。关键词:清末科举改制论文史学论文西学论文新学论文出版论文印刷文化论文知识转型论文

    表格目录5-6

    摘要6-7

    Abstract7-9

    导论9-19

    第一节 不足缘起与选题作用9-13

    第二节 国内外探讨近况的回顾13-17

    第三节 论文的探讨思路与章节安排17-19

    第一章 科举对读书人知识的形塑:以清代为中心的探讨19-46

    第一节 科举与知识制约:清代意识形态化制约的努力19-27

    第二节 科举与知识养成:以士子教育为中心的讨论27-37

    第三节 清代科举体制下的历史知识及本朝史事37-46

    第二章 坊肆、名家与士子:晚清出版市场上的科举考试用畅销书46-74

    第一节 科举改制之前的畅销读本及其读者48-53

    第二节 科举畅销书的作者——以路德为例53-60

    第三节 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的影响60-74

    第三章 求“实学”:晚清实学观的衍变与科举制度的应变74-130

    第一节 晚清实学观念的变迁74-96

    第二节 变科举的士林舆论与实学设科之议96-109

    第三节 科举改制案例的出台109-130

    第四章 科考与出版:清末科举改制对出版市场的影响130-188

    第一节 科举考试中的挟带书130-134

    第二节 科举改制后的科举用书出版市场134-171

    第三节 新学、新书与新党:清末印刷文化的转向171-188

    第五章 科举改制后的考试实态及其影响——以清末最后几届科举考试为中心188-253

    第一节 科举新章下的考生与考官188-198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1901年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198-232

    第三节 科举改制后的取士标准及其影响232-253

    结语:科举、出版与知识转型253-286

    第一节 以八股到策论:出版市场与衡文取士的难局253-262

    第二节 以科举到学堂:“抡才”与“育才”之间的取舍262-274

    第三节 以中学到旧学:传统学问的国粹化与清末的知识转型274-28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