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论出版茅盾文学奖和出版传播

论出版茅盾文学奖和出版传播

收藏本文 2024-01-02 点赞:5176 浏览:176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今中国,出版传媒以其不断更新的媒介样态和丰富的大众文化样式,不仅使媒介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参与现实的构建,而且媒介的本体作用也得以凸现,已成为探析当代文学不可规避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了文学探讨的四要素,而文学生产、传播、消费流程中的媒介因素以及传媒文化对文学的深远影响却长期被遮蔽和忽略。由此,传媒视角对于文学探讨来说,是一个新的论述视点,出版传播、出版媒介等要素之于文学探讨应赋予重要的论述作用。本论文就是试图利用出版传媒语境来对茅盾文学奖及其获奖作品展开探讨。作为当代中国的第一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已举办了八届,展现了中国文学近三十年的巨大成就。总体来看,茅盾文学奖是以出版传播为基础的,出版媒介于其中担当了重要的“传者”角色。同时,茅盾文学奖本身也成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平台,对当代文学的生产与再传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当我们将“茅盾文学奖”与“出版传播”对接时,其跨学科探讨的作用也就呼之欲出。出版传播不仅为文学提供了生长园地,而且也引导了文学观念、创作趋向、审美趣味,甚至对当代文学生态的调整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通过比较浅析,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茅盾文学奖与出版传播的紧密联系。本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对选题的探讨目的、作用、文献综述,拟采取的探讨策略进行了介绍;第二章“茅盾文学奖的传播平台构建”,着重对茅盾文学奖的由来、进展轨迹以及获奖作品展开了论述;第三章“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方式”,分别介绍了纸质出版为主的传统传播方式和正在进展中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第四章“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主体”,分别以文学和传播学角度探讨作品的创作主体和传播主体——作者;第五章“媒介力量”,试图以出版社、影视剧和网络三大媒介角度来探析媒介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推动作用;第六章“读者的接受”,重点是以作为意见领袖的文学评论家和普通读者两个角度来浅析获奖作品的接受情况。最后总结“文学离不开媒介”,总结性的强调出版传播对文学进展的重要量。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论文出版传播论文文学出版论文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6

    1.1 选题探讨的目的、作用9-10

    1.2 同类选题探讨文献综述10-14

    1.2.1 评奖制度11-12

    1.2.2 作品浅析12

    1.2.3 奖项与作品评论12

    1.2.4 茅盾文学奖与文学的联系12-13

    1.2.5 与新媒介的联系13-14

    1.3 拟采取的探讨策略14-16

    第2章 茅盾文学奖的传播平台构建16-27

    2.1 独特的文学奖16-19

    2.1.1 茅盾文学奖的由来以及进展轨迹16-17

    2.1.2 茅盾文学奖的地位与作用17-19

    2.2 茅盾文学奖进展近况19-21

    2.2.1 评奖概况19-20

    2.2.2 进展中的传播平台20-21

    2.3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概述21-27

    2.3.1 第一届获奖作品概述21-22

    2.3.2 第二届获奖作品概述22

    2.3.3 第三届获奖作品概述22-23

    2.3.4 第四届获奖作品概述23

    2.3.5 第五届获奖作品概述23-24

    2.3.6 第六届获奖作品概述24

    2.3.7 第七届获奖作品概述24-25

    2.3.8 第八届获奖作品概述25-27

    第3章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方式27-33

    3.1 出版传播与纸质出版27-29

    3.1.1 出版传播方式概述27-28

    3.1.2 以纸质出版为主要载体28-29

    3.2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传统传播方式29-32

    3.2.1 期刊优先方式29-31

    3.2.2 图书先行方式31-32

    3.3 多元方式32-33

    3.3.1 文字到影像32

    3.3.2 以书到丛书32-33

    第4章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主体33-38

    4.1 探析作者身份33-37

    4.2 作为传播者的作者37-38

    第5章 媒介的力量38-46

    5.1 出版者:茅盾文学奖的传播枢纽39-41

    5.2 影视剧:茅盾文学奖的衍生传播41-43

    5.3 网络:茅盾文学奖未知的未来43-46

    第6章 读者的接受46-50

    6.1 受众的接受46-47

    6.2 作为意见领袖的文学批评家47-48

    6.3 普通读者的接受48-50

    总结 文学离不开媒介50-52

    致谢52-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