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谈满洲《满洲评论》与其时代任务书

谈满洲《满洲评论》与其时代任务书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13959 浏览:589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满洲评论》是在伪满洲国活跃的日本论文人们所创办的时事评论周刊。1931年8月15日于大连创刊,正值九一八事变勃发前夕;于1945年7月7日正式停刊,翌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时期上而言,几乎横亘伪满洲国的成立至灭亡的14年历史。《满洲评论》共刊行29卷总676期,每半年刊行合集为1卷。1979年至1981年间,前28卷经龙溪书舍整理翻印出版,作为珍贵文献在日本伪满学术界受到重视。《满洲评论》长期以来受到中日两国学界的关注,且不仅局限于伪满洲国不足探讨领域,由于其史料价值作用重大,近年来更是逐渐受到来自东亚近代史、殖民地文学、移民不足及思想史探讨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对《满洲评论》本身进行深度挖掘与系统探讨的工作,尚不够改善。时至今日,伴随着中日两国伪满洲国探讨逐渐走向成熟,相关探讨资料日益充实,学术探讨氛围逐步自由开放,对《满洲评论》做出全面探讨的外在环境以及内部理由已经形成。《满洲评论》14年的整理与浅析工作变得十分必要。论文首先着眼《满洲评论》创刊经历,论述了刊物两大灵魂人物橘朴与小山贞知的生平和刊物之间的密切关联,以殖民文化移植的角度,求证了刊物诞生初期的思想源泉。其次,以《满洲评论》的自身构成为核心,通过对时事评论栏目的分期探讨,考证了刊物编撰人员的变迁历程,梳理了杂志在各时期的关注重点与主张。同时对刊物特辑进行了总体的归类、整理和浅析探讨,并附有《满洲评论》大事纪年及与之关联的伪满大事纪,以用作全篇论文的比照。除了作为刊物主体部分的时事评论之外,构成《满洲评论》的多元化要素同样极其重要。如佐藤大四郎主导的中国东北农村不足探讨、山口慎一负责的文学专栏以及小山贞知一手操纵下的相关满洲青年联盟与协和会的报道等,均是刊物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最后一章,是将视线以《满洲评论》这一主体延伸开来,以周边探讨来侧面评定该刊的价值与作用。首先是将中日两国学者的既有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其中的不确切和不翔实的地方进行了考察与深入探讨。其次谈到的是,围绕《满洲评论》翻印而引发的、在日本学术界知名的“龙溪书舍事件”,该刊的翻印经过跌宕起伏,绝不逊色于其创刊历程,同样使人饶有兴味。满洲评论社将刊物上登载过的重要文章进行整理出版,形成了《满洲评论丛书》,对这些出版物的发掘与探讨,是考察《满洲评论》思想史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中对《满洲评论》本身及其周边所作出的探讨,仅是挖掘了该刊及其时代中社会生活的一角,尚不敢妄称成熟的探讨成果。但其中对《满洲评论》的拆解与归类整理方式,较之传统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时关注刊物中殖民与军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两种力量的抗衡,并科学合理地将其进行区分对待;对满洲青年联盟和协和会与刊物之间的关联、刊物中的文学要素和移民不足报道等方面的整理与探讨,为国内相关领域提供了补充;特别是对《满洲评论》特辑与单行本的挖掘、佐藤大四郎与中国东北农村运动的考察以及“龙溪书舍事件”的叙述,都是目前国内相关探讨领域尚未完整开掘的部分。以充实伪满文献资源、丰富伪满报刊探讨等作用上,希望能够贡献一份力量。《满洲评论》的相关探讨,仅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中日两国学界对《满洲评论》的探讨,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兴盛。关键词:伪满洲国论文日文报刊论文《满洲评论》论文殖民文化论文橘朴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11

    序章11-17

    一、 《满洲评论》的认知价值11-12

    二、 先行探讨概述12-14

    三、 关于伪满期刊的探讨策略14-17

    第一章 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17-44

    第一节 《满洲评论》的创刊17-24

    一、 办刊方针与文化倾向17-18

    二、 初期面貌与主编橘朴18-20

    三、 小山贞知其人20-22

    四、 与史实相关的其他介质22-24

    第二节 日本论文化人的“满洲”方式24-35

    一、 橘朴在华的主要文化活动24-28

    二、 橘朴早期的“中国探讨”实绩28-29

    三、 主编《满洲评论》与“方向转换”29-32

    四、 晚年的橘朴与《满洲评论》32-35

    第三节 “公使”的殖民文化践行35-44

    一、 小山贞知的生平与时代因素35-37

    二、 小山贞知的刊物话语权37-40

    三、 小山贞知的政治主张与历史作用40-44

    第二章 《满洲评论》的时代价值44-74

    第一节 伪满期刊谱系中的《满洲评论》44-53

    一、 同时期的日文报刊鸟瞰44-47

    二、 文化投入的方式与效果47-52

    三、 《满洲评论》的个性与品位52-53

    第二节 《满洲评论》的相关语境53-64

    一、 《满洲评论》的撰稿群体53-56

    二、 《满洲评论》与鲁迅56-57

    三、 《满洲评论》的马克思主义倾向57-63

    四、 《满洲评论》的国家意识形态63-64

    第三节 《满洲评论》的历史分期64-74

    一、 中日两国伪满历史分期异同64-65

    二、 山本秀夫的期刊分期法65-68

    三、 笔者的一得之见68-73

    四、 历史分期法与《满洲评论》73-74

    第三章 《满洲评论》的主要内容解读74-119

    第一节 时评栏目的构成要素74-79

    一、 内容的分类整理74-75

    二、 不同时期的关注焦点75-78

    三、 伪满洲国的社会百科78-79

    第二节 时评栏的分期探讨79-102

    一、 初期的探讨性努力79-83

    二、 中期的规模与进展态势83-95

    三、 “重建运动”时期的建树95-98

    四、 后期的衰落与变数98-102

    第三节 《特辑》的声响与色彩102-119

    一、 杂志史定位102

    二、 思想史作用102-103

    三、 内容与形式103-119

    第四章 《满洲评论》的多元因素119-167

    第一节 山口慎一与文艺专栏119-131

    一、 文艺栏目面面观119-120

    二、 山口慎一的左翼色彩120-122

    三、 文艺栏目与左翼文化势力122-123

    四、 《满洲评论》与“满洲文坛”123-131

    第二节 佐藤大四郎的《满洲评论》生涯131-141

    一、 “新重农主义”的吹鼓手131-132

    二、 合作社运动的倡导者132-133

    三、 一个左翼文化人的归宿133-141

    第三节 《满洲评论》与“协和会”141-152

    一、 以“满青联”到“协和会”的四次改组141-142

    二、 “满青联”时期的文字遗存142-144

    三、 改组历程中的互动态势144-146

    四、 殖民教化功能的个案146-152

    第四节 《满洲评论》的国际视野152-167

    一、 殖民实践的原生态记载152-153

    二、 殖义的世界性目光153-159

    三、 两种关注与一个落脚点159-167

    第五章 《满洲评论》的历史价值与影响力167-199

    第一节 中日两国学界的大抵认定框架167-175

    一、 《满洲评论》的中国认定167-169

    二、 《满洲评论》的日本认定169-172

    三、 相关语境中的《满洲评论》172-175

    第二节 龙溪书舍事件始末175-183

    一、 战后日本出版界的一个异常175-176

    二、 杂志翻印的隐性价值176-177

    三、 事件始末及历史内涵177-179

    四、 与伪满洲国不足探讨的关联179-183

    第三节 《满洲评论》单行本探讨183-199

    一、 单行本的问世183-186

    二、 关于《满评宣传册》186-188

    三、 关于《满评丛书》188-191

    四、 其他独立刊行本191-196

    五、 单行本的分类考察196-199

    终章199-202

    一、 属于时代的杂志性格199-200

    二、 历史梳理的艰辛与可能200-201

    三、 《满洲评论》探讨的未来空间201-2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