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人性化如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坚持人性化集

人性化如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坚持人性化集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5469 浏览:156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德育环境的变迁导致德育目标、内容和手段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对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适用于时代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性化 中学德育 学生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的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加强中学德育有助于更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一、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北宋时期司马光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现实德育教育中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存在着各种问题:
1.德育内容偏离实际,抽象空洞,以政治思想教育来代替德育,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本身的人文和人格修养的营建;2.德育方法单一,简单灌输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脱离了学生接受和内化的过程;3.德育定位缺乏实质性,以成绩来衡量老师,用分数来评价学生;

4.德育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存在突出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当前教育的困境,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呢?我认为主要的突破口在人性化教育。

二、“人性化”的内涵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含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等等。卢梭认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
人性化的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德育教育的人性化就是要以“人”的标准去帮助、理解、善待人,所以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人性化”在德育教育中的贯彻

如何做好教育的人性化工作呢?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将人的教育当成是教育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对自身的关怀。另一方面,德育的人性化是符合教育的本性。德育的意义就是完善人的人格,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张扬和自我超越,是以人性为重的做人教育,这就需要真诚的人性互动、心灵沟通,促使人内心深处的人性的真善美的精神得以萌发,真正使人自然、和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谐的发展。教育应促进人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益的人。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人性化也越来越被重视。湖北省教育厅曾转发教育部通知:允许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上厕所,同时可适当错开放学时间。对低年级学生不再过分强调过快的集合速度。杭州的一所小学还同学生签订合约,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等等。教育的人性化,说到底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这也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一)实现人格化塑造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二)实现德育方法的优化创新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新形势下,德育的途径应该体现多样化、人性化。人性化的德育可以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为内力,变自发为自觉。因为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主体充分参与求,双向互动,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心里去。通过各种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教育思想,触动身心,关爱成为真实的行动和发白内心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培养起积极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教育回归生活

德育应该从生活开始,回归生活。这就要求德育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尊重学生的需要;德育应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多地强调回归生活、实践体验,淡化教育痕迹,使德育入耳入心。叶圣陶认为:“德育必须通过生活实践来实现。”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体会真正的伟大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深入心灵的,其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四)多方位育人实现德育的人性化

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要相互沟通。对学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学校要主动和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素质的活动。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家访、校园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的管理,从而着力推进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立体德育网络。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切行为,应从人性化的轨道出发,关注具有生命意识的“人”的生存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中国,必将成为东方舞台的主角;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将成为人文的盛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深化德育改革,回归人性,崇尚科学,培养适应21世纪的中华英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培植:《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浙江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