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例谈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例谈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9232 浏览:341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中更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知识与能力的创新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实现校企“双赢”目标的有效途径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将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培养大量合格的有用人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产学研合作教育名称是从合作教育演化而来的。合作教育是个外来名词,即Cooperative Education的中文译名。目前,我国的“十一五”计划确定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曾一再深刻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我国从1985年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期间,成立了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主要领导作为重要成员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的建设。在近二十年的探索中,我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试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在2004~2007年近4年中,我国将在一百所高职学院建设一批培养社会紧缺人才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目前,首批国家级数控基地的建设现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特色专业技能的场所,其创建过程正是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实训普遍实施了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行业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德国的“双元制”,学生的实习实训都是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培训的。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职业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合作教育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三具体实践过程
1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
本课题立足于黑龙江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研究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招生对象及学制。为了贯彻执行终身教育思想和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产学研合作院校的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学校毕业生等,同时,还应放宽考生入学年龄限制。由于产学研合作院校涉及到在校内日常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结合,所以在学制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尤其是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处在由三年制向两年制专科过渡的时期,更应适当延长和放宽学制年限,即实行弹性学制。同时,在学分制制订中,采取一些灵活机制,如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文化素质课等一系列实用课程等,配合学分制的推行。
二是专业设置。专业是我国社会职业的“职业群”、“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对职业分析基础上的全新的教育“载体”。产学研合作院校的招生对象是学习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专业的设置涉及到与相关行业、相关领域的企业合作,涉及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社会的适应能力。黑龙江职业学院现有的计算机类专业主要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构成。在专业设置上,首先,针对IT产业发展的形势,针对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的计算机类职业技术人才。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在我国大力推进网络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次,树立人才职业化的思想。明确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IT职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职业人才,要以职业需求带动教学,按照职业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
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进行广泛地社会调研,准确把握我国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企业中主要职业岗位、相关职业岗位和相应的就业前景等。其次,积极主动、灵活多样地适应相关专业及其行业、企业的用人需要,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中心,既考虑其岗位针对性,又要兼顾超前性,根据行业、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调整。
三是结合市场需要,确定创新方向,修订课程计划。专业的设置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它为人才培养目标怎么写作。产学研合作院校的课程设置遵循职业院校常规的课程设置,打破了长期以来效仿普通高等院校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摆脱了追求学科体系化或理论系统化的倾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通过对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职业任务的深入分析,找出其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而后在对每一个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教学分析,并最终确定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程。
四是活跃课堂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关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选取何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在生源素质、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一味进行枯燥地理论讲授,很难达到其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在使用教学方法时,首先是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点,其次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拉近距离并掌握知识。再次是加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积极进行探索,将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改革命题方式,创新考评体制,激发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进入企业接受真实的顶岗实习前期和后期,由高职院校实行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主要由高职院校来完成学生的考核评价。同时,有些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额外具体的要求,经过适当地考核加以选拔。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学校根据企业的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是抓住实习实训环节,力求创新。产学研合作院校实践教学的设置根据其实施的场所不同进行不同的划分,一个是在校内完成的实践教学,另一个是在企业完成的实践教学,两者的实施有着本质的不同。滤清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2研究重点与方法
本课题将研究重点放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上。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制定产学研合作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
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座谈法、比较法、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黑龙江职业学院以及国内有关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一是文献法。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模式,为本研究打下前期的研究基础,并提供更为客观、详实的理论依据。
二是调查法。调研相关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调研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成功经验。
三是比较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国外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背景与趋势,与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并给该研究方法的继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是座谈法。在课题研究阶段,组织成员与有关专家及学者进行座谈、交流。例如组织网络专业教师到哈尔滨圣大齐天公司进行技术座谈,把握企业动向,为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同时组织参与制定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的相关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座谈。
五是分析法。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分析,初步形成各个方面的报告。
3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制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依据。
二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下的实践教学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从学校转向用人单位,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培养机制。
4研究的实际价值
本研究适应当前发展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符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规律、学科性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对同类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技术型人才具有借鉴意义。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加快了发展黑龙江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步伐,为其他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试验研究,不仅学生提高了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增强了岗位技能,使“教”与“学”有了良性循环。
四措施和保障
黑龙江职业学院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提高就业率与提高专升本升学率并重、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并重、培养学生智商情商并重、实习实训和课堂教学的并重的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培养模式。同时,学院为了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走出校门,与省内1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双向挂牌,互建基地30多个,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办学新格局。在研究过程中以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为重点,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进行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训的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探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术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