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试述三毛散文独特语言风格站

试述三毛散文独特语言风格站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28134 浏览:1304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其散文语言更是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三毛将大量的成语、诗句以她自己的方式运用到散文作品中,给读者一种独特、清新之美。同时,她散文语言中精准的文辞,更是让读者感到自然、朴实、妙趣横生。
关键词:三毛 散文 语言 风格
台湾女作家三毛曾在写给读者的信件中这样说道:“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要求自己的,便是如何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于是,我也对自己的笔诚实,写下现在的自己,这也是我所坚持的写作方向。”就是这样“诚实、坚持”的态度,加上看似“朴实而简单”的文字,才凑成了三毛散文语言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对三毛散文语言个性色彩的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更深刻的体会她想要传递的人生信念。下面我仅从几个方面浅析一下三毛散文语言的独特性,以期读者对她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感情丰富 哲理动人
三毛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年少时,因为一次数学课上的公然伤害,让她一度成为辍学、自闭、叛逆的少年。还好有父母和老师的爱,让她勇敢的走出了那一段童年的阴霾。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她的三位美术老师对年少自卑的她是如何的循循善诱。像她在散文《蓦然回首》中,回顾她第一次在顾福生老师家画素描的情景,“老师温和地接过了我手中的炭笔,轻轻落在纸上,那张白纸呀,如我,在他的指尖下显出了朦胧的生命和光影。”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作者看似只是在讲述老师如何教她画素描。但只要我们稍加品味,就不难发现,作者拿自己当时的人生和那段苦闷的年少时光比作顾老师指尖下的白纸。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体贴关爱,也给她的人生重新带来了生命的色彩和光影,使她后来得以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
后来,三毛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她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也在她的作品中得以体现。但三毛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却与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凡事要谦逊、忍耐、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古老经验不同。在《西风不识相》中,三毛最后写到:“我不再去想父母叮咛我的话,但愿在不是自己的国度里,化作一只弄风白额大虎,变成跳涧金睛猛虎,在洋鬼子不识相的西风里,做一个真正黄帝的子孙。”因为三毛认为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太柔顺的性格”和“太放不开的民族谦让的观念”,才会让我们处处受到伤害。所以,三毛终其一生追求平等公正的处事原则,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毛散文看似朴实的语言中,却处处富有启迪人生的哲理。像是笔者最喜欢的《蝴蝶的颜色》中的一段话“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这短短的一句话,看似只是在说这世上小而脆弱的叫蝴蝶的生物,但却有着参透生死的力量。我们感叹蝴蝶生命的短暂,可如果人类的生命同整个浩瀚的宇宙时空相比,不正如一只朝生暮死的蝴蝶么?可三毛认为即便生命短暂如蝴蝶,却也能彰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所以说生命之美,在于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的蜕变之中。三毛最后说到:“就这样,我一年又一年的活了下来,只为了再生时蝴蝶的颜色。”这句话启迪我们,人生难免充满坎坷,只要我们不断的挑战、超越自我,就能蜕变出绚丽的生命色彩。
文辞精炼 用词准确
细观三毛的散文,随处可见精彩的比喻、连贯的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段非常恰到好处的应用。使她的散文读起来更加朴实、易懂,使读者感到亲近,感同身受。比如《背影》中“总是痴痴地一直做到黄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地给四周带来了死亡的阴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影。”其中,作者形容自己的状态是“痴痴地”,形容“夜”是“幽暗的”,并且会“慢慢地”,带来“死亡的阴影”。使读者仅从这几个副词和形容词的应用,就能够十分精准且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当时在失去心爱的丈夫之后,所感到的无比悲伤、苦闷的心情。还有文中一个排比句“不远的山坡下,看得见荷西最后工作的地方,看得见古老的小镇,自然也看得见那蓝色的海。”其中,荷西工作的地方、他们一起生活的小镇、蓝色的海洋,这些都曾是作者深爱的事物。可是,失去了荷西之后,再去看这些事物,尤其是面对那夺走了荷西生命的海洋,作者用到的是“自然也”,仅三个字,就把作者当时的心酸和无奈体现的淋漓尽致。
成语、诗词的独特运用
中国的成语和古典诗词,是长久以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格的语言文字。在三毛的作品中,不仅包含了许多中国古典的成语、诗词,而且她能够把这些都活用到她的散文语言中。比如她的作品中,许多散文的题目就引用了中国古典的诗词,像《似曾相识燕归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不知身是客》、《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有旧欢新怨》、《野火烧不尽》、《衣带渐宽终不悔》等;也有用成语来直接命名的,像《白手成家》、《悬壶济世》、《往事如烟》等。而且在三毛的散文中,那随处可见的成语用的是那么精准和恰到好处,比如《白手成家》中,写到:“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他们又将我的向往沙漠,解释成看破红尘,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这两句话中一连串成语的应用,就轻松的将作者对沙漠的独爱和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写的淋漓尽致。因此,在三毛的散文中,这些被她信手拈来的成语、诗词,使她的文章具有独特的浑然天成之美,更好的彰显了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
因此,本文仅通过对三毛散文语言几个方面的简要分析,就可看出三毛散文语言运用的独特之处。以致三毛的散文在中国整个散文史中,都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三毛.雨季不再来[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3]三毛.万水千山走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4]三毛.温柔的夜[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5]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6]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7]殷晓明.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刘薇(1988-),女,辽宁抚顺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