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论吝啬鬼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

论吝啬鬼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6117 浏览:191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卷帙浩繁的西方文学史中,有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然而由于对他们的吝啬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人性、社会原因探讨的缺乏,他们的形象一直是单一的负面的观照对象,在过去大众对其的理解中,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通过对西方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进行再度剖析,包容性、创新性地对人物重新定义和理解,可以发现,安全感的缺失是导致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夏洛克并非是传统认识中的“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也不只是单一的吝啬鬼形象,在他们看似吝啬的形象背后,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现代价值观 西方文学 吝啬鬼形象 再剖析
西方文学作品大量译入中国以来,许多“世界级名著”对国内的文学研究和文化舆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些繁杂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学界习惯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放在一起,称为“四大吝啬鬼”。这种说法影响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四个人物的总结、归纳。但是这一概括性称呼无疑将四个人物定位在了一起,从而忽略了每个人物的个性。与此同时,这种概括方法也将“吝啬鬼”的标签绑定在了每个人物的身上,致使之后对这四个人物的研究一直摆脱不了“吝啬”的藩篱。事实上,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究竟是否真的是一种“吝啬鬼”的人物形象还有待商榷。是吝啬?是贪婪?是反抗?还是性格上的变态?本文通过对四个人物的形象的再度剖析,力图在探求每个人物的性格形成、发展、特点的同时,包容性、创新性地对部分人物的形象定位提出新的理解。同时希望能对现代人对现代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解读,以及金钱观、价值观与幸福观等现写作技巧念方面有所启示。

(一)《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相对于其他三部经常与其同题而较的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作为莎翁的戏剧著作,无疑具有非凡的文学影响力,这也使得戏剧中的人物——夏洛克的形象更为“臭名昭著”。一直以来,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深入人心、牢不可破,更被贴上了贪婪冷血、唯利是图的反面标签。然而夏洛克真的是一个吝啬鬼吗?他的行为真的是出自于对金钱的贪婪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的确立,依然有待商榷。
一切现象皆有根源,夏洛克这种所谓“吝啬”性格的形成,也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在莎士比亚所生活时期的欧洲,犹太民族一直饱受歧视与压迫。由于历史的遗留影响与宗教信仰上的冲突,欧洲人一直对犹太人抱有“经济上的偏见和短视”。“由于犹太人一直被视为魔鬼和异教徒,所以他们的就业和经营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特别是行业。流散到各地犹太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敛起大量财富,但这又会成为当地人妒嫉和仇视的对象”。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莎翁笔下的夏洛克人物形象的出现。相对于正义高尚、宽厚为怀的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而言,夏洛克虽然拥有大量财富,但是没有相对的社会地位,不被人尊重。夏洛克因为他的民族身份,是被主流社会所排挤、鄙视的,在他腰缠万贯之时尚且面对这些社会上的歧视鄙视,可想而知,在他没有金钱傍身之时,他的生活环境是如何苦涩。对社会的不满与憎恨,造成了夏洛克对优越而受人尊敬的安东尼奥这类人的嫉恨,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的缺失也增强了夏洛克对金钱的看重,最终造成了夏洛克的种种行为与选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择。
以往的人物形象研究,往往着重于抨击这种资本主义商人的冷血吝啬,然而抛开阶级观念,从现代的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夏洛克是一个愤恨的、重利的商人,却不能把他与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吝啬鬼形象相等同。
夏洛克并非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冷酷商人。在《威尼斯商人》的整部剧作中,夏洛克一直非常严谨的、甚至古板的遵循着资本主义的契约的原则,他的一言一行,都没有违背他与安东尼奥所订立的契约。在一开始,由于阴暗的心理,他与安东尼奥立下了“无利息借给安东尼奥金钱,但是逾期不还的话,必须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偿还”的契约。在此以后,安东尼奥没有如期归还金钱,虽然之后他用十倍的金钱归还,以期免除割肉的“惩罚”,但是夏洛克始终没有同意,固执地、冷酷地坚持着这份契约。他虽然冷血,却不是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在法律的角度,夏洛克没有触犯任何法条错误,在西方的契约社会中,夏洛克“完美地”履行着他所订立的契约上的每一个字。
夏洛克更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如果他以金钱为重,将经济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那么他就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与安东尼奥定下“不收利息,但是逾期将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投入大量的金钱,最后只为了换取一个“无盈利”甚至“亏损这些金钱,只得到一磅肉”的结果,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会做出的选择。而在之后安东尼奥以“多倍归还金额,以免除割肉”的条件的诱惑下,他也不会无动于衷,抛弃经济利益,坚持执行“割肉”的惩罚。可见,在整个“威尼斯商人”的事件中,夏洛克或许有所追求,但他所思所想的,绝对不是金钱。

(二)《悭吝人》 阿巴贡

与其他三个人物相比,阿巴贡是最贴近一个单纯的吝啬鬼形象的人。他的生活重心是借债、生利、钱财,为了囤积财产,他他私印日历,把斋忌的日子增加了一倍,为的是强迫家里人多吃几天素,在宴请的时候往酒里掺水,甚至更为可笑的是,他曾经跑去偷自己喂马的饲料。除开在生活上极尽克扣之能事,阿巴贡克扣子女的正常费用,甚至因为金钱原因不惜葬送掉儿女的幸福。他为了嫁妆让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又逼迫女儿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只因为对方不要嫁妆。即使在面对唯一让他动摇过的上,金钱的吸引力依然战胜了爱情,他宁愿选择一个家境清贫、娶进门相当于多了一个不收费的管家的姑娘。 虽然阿巴贡是一个十足的吝啬鬼,但相对于其他三位人物(葛朗台吝啬的强悍霸道,逼死妻子,残害女儿;夏洛特吝啬的残忍尖刻,挥刀想杀人割肉;泼留希金吝啬的麻木变态,活活饿死几百农奴),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虽然荒唐,但或许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上的愚蠢而不是残忍,甚至在经营上,阿巴贡的精打细算让他成为一个精明的赢家。他在整个剧作中所做的事归结到一起无非是缩减生活开支以更多地去放贷,从这方面来说,他吝啬的最纯粹,社会危害最小。另一方面,也正是阿巴贡这种性格的人的存在,才能在工业资本主义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断刺激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抛开了这一切,单单谈人物本身,阿巴贡又是个愚昧的价值观的牺牲者,他的吝啬,也是来源于这一种价值观的无知、精神世界的空洞和扭曲。阿巴贡把金钱当做人生的追求、生存的根本,他曾经如此看待金钱:“你一被人抢走,我的依靠、我的安慰、我的快乐就全没有了,我算是整个完蛋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了啦”[3]。一个精神充实、情感丰富的人,是绝对不会把金钱当做一生的目标的。这种愚昧的价值观害人害己。对于阿巴贡来说,唯一能与贪欲相抗衡的就是了,阿巴贡也是一个十足的色鬼,但即便如此,面对心上人,他也不肯多花一分一毫的钱。最后在金钱与“爱情”的冲突中,他依然选择了积累财富,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从这种意义上,阿巴贡其实是一个可叹的悲剧人物。精神上的空洞与价值观的愚昧让他选择了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人生。他不只是一个多疑、苛刻的悭吝人,还是一个被扭曲的价值观支配的金钱的奴隶。

(三)《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有着十分突出的贪财吝啬的性格,除去生活上的琐事,这种吝啬突出表现在了他对于亲情的处理上。面对太太的死亡,他一方面认为遗产登记真是

源于:www.udooo.com

要了他的命,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花太多钱去给太太治病;因为财富和女儿一度反目,葬送女儿幸福;当他的侄子查理为了父亲的死而大哭时.葛朗台却无情地说:“可是这孩子没有出息吗,把死人看的比钱还重。”如果说阿巴贡尚有一丝存留的话,葛朗台则是为了金钱完全泯灭了人性,不仅将金钱看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把它看做高于人的生命的存在。这让葛朗台在这四个人物中凸现出来,相对于夏洛克、阿巴贡以及泼留希金看起来有些愚昧甚至可笑的敛财行为,葛朗台对人性的泯灭让他成为最为可怕的一个。也让一直以来的读者们都着眼于葛朗台的吝啬行径和因为吝啬而给家庭带来不幸的一面。这些内容虽然是书中的主要内容,但在这些内容之外,葛朗台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吝啬鬼”的观照形象,相反,葛朗台事业上的人生成就十分辉煌。
综合来看,葛朗台虽然是一个反面形象,但绝不是像一般文学中的坏人那样作恶多端,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贪求金钱的吝啬之徒。他在经济上的成就让人惊叹,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经营奇才,在这个方面,葛朗台无疑发挥出了自身的热度。可悲的是,随着财富的积累,他的温情与人性也在不断泯灭,由这种冷漠导致的亲人的离去,又反过来加深了葛朗台的冷酷无情。葛朗台手中并未染,他人生中最大的过错便是断送了女儿的幸福,人生中最大的悲剧也是断送了自己本应美好的人生,使得他一生的事业空有一番成果,却没有得到理应得到的幸福。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仍然妄想着抓取眼前的金十字架。他的人生中的最后一秒都在为着那个毁掉他的人生的东西——金钱——而努力,这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悲悯的悲哀。

(四)《死魂灵》 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作为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主要人物,一直以来都作为“吝啬”、“贪婪”的地主形象被认知,而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展现和讽刺了俄国农奴制末期的病态社会历史画面。泼留希金在文中是极端“吝啬”之人,他不仅苛求别人,同时也苛求自己。破旧的衣着、脏乱的房间、久未使用的牙刷……泼留希金作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农奴主,他的生活甚至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相对比于那些钱财用于自身的享受的人,泼留希金显然并不是为了富裕安乐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的这种近乎变态的“吝啬”呢?
早年的泼留希金也颇为“正常”,他有体面地穿着、平静的生活、和谐的家庭。但是随着农奴制的没落和一系列的家庭变故的发生,他的性格开始大幅度的转变。他变得不仅吝啬于金钱财富,甚至吝啬于感情。泼留希金的吝啬显然已经超过了所谓“吝啬”的范围。此般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变态”和扭曲。
泼留希金病态的性格贯穿小说的始终。他在极端吝啬的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者。与其他利用农奴制度谋取大量财富以供自身享乐的普通的农奴主相比,泼留希金的财富被大量无意义的浪费:仓库里的粮食烂成一堆,面粉都结成块不能使用,所有的金钱存放一处从不使用……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完全看不出这种行为对于自身和他人的益处。他的财富宁愿烂在手里,也不愿分给别人一分一毫,甚至连亲人也不例外。泼留希金的身上,存在着贪婪欲与享受欲的巨大冲突。他的吝啬、他的贪婪,并不为了自身的享受,而是纯粹为了“聚敛”而聚敛。结合泼留希金早年的经历,这种变态的行为,其实源于泼留希金个人的财产安全感的缺失和孤独的情感处境。

经过再度的剖析与整合西方文学史中传统的四大典型“吝啬鬼”的形象,不难发现,单单用一个“吝啬”的词汇是不能够将这四个人物概括的。所谓的“四大吝啬鬼”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夏洛克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吝啬鬼,他只是在民族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用极端的、残忍的手法对安东尼奥所象征的主流社会进行抗争;阿巴贡的吝啬源自于他的价值观上的愚昧,他贪婪吝啬,又贪图享乐,财富上的追求让他丧失了饱满的精神与丰富的情感,成为一个失去精神价值的人;葛朗台也并非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吝啬之辈,种种原因让他亲手葬送了儿女的幸福;泼留希金更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早年经历,变成了一个安全感极度缺失,需要大量的财富去维系哪怕一点点安全感的性格扭曲的“变态”人物。 然而在另一方面,这四个人物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共性——金钱观的扭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人们心中的“吝啬”形象的形成。四个人物,来自三个国家,出自四位伟大的作家之手,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把这四个人物放在一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经过单独的剖析和综合的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这种“吝啬”形象——或者说是“看似吝啬”的形象的形成,是有一定的相似的原因的。
首先,四个人物都是处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时期的,并且在人物生活的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与变故的状态中。泼留希金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农奴主,面临着农奴制的没落与农奴制改革的迫近;夏洛克是十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者”[5];阿巴贡生活在17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葛朗台的暴富得益于他在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马克思曾言:“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这些资本积累中“划时代”的变动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是葛朗台,还是泼留希金,都并非是生来就如此吝啬,他们对于金钱的,都是在不断的资本积累中膨胀,或者在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危机感得日益强烈。
其次,四个人物都或多或少的面临一种精神层面的、情感意义上的残疾,其中以泼留希金尤为严重。纵观四部作品,四个人物都曾经面对情感上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感情观的扭曲和薄弱。感情世界的丧失加剧了人物对于金钱财富的依赖,这种极端的依赖又反过来让人物更加忽视甚至不惜伤害仅剩的感情和亲情,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民族与信仰背景不容于世,夏洛克一直受到人们精神上的鄙视,使得他对所在的社会产生嫉恨与不信任,唯有拥有大量的金钱,才能生存下去。阿巴贡与儿子同时追求一个人,与亲人之间面临的金钱、亲情以及爱情的冲突,让他更加依赖于经济能力去赢得所谓的“爱情”。葛朗台更是在对金钱的迷失中葬送了儿女的幸福,甚至在临死之时,依然沉浸在财富的积累和对财富丧失的恐惧之中,至死都没有找到精神的安家之处。泼留希金更是如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此,因为早年的家庭变故他的精神世界孑然一身,孤独无依,唯有靠金钱的积累去弥补这种情感上的空虚,从而日渐迷失在了这种病态的追求中。
最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引起的——安全感的缺失——经济上的危机与情感上的缺失。这种安全感的缺失感是潜在的,在很多时候,是人物自身也意识不到的。夏洛克的危机感源自于社会地位的丧失。“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最为严重”[6]。十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赖以生存的行业被基督徒认为是最不齿、最卑鄙低贱的行业。因此即使夏洛克拥有大量的财富,依然不能抵消这种社会地位丧失所带来的自卑感与危机感。阿巴贡所生活的年代是17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依然十分弱小,他们的生存依然需要依附于当时的王权与贵族阶级。因此阿巴贡的生活看起来富裕奢侈,实际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葛朗台的处境也并非优越,他“靠天气过活”,依靠自身的“努力”累积财富,而并非是家境优越、地位超然的富家子弟、贵族子弟。泼留希金更加面临着经济上的危机,身处农奴制末期,赖以生存的经济体制岌岌可危。这些因素造成的安全感的缺失,增加了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求,甚至促进了扭曲的性格与变态心理的形成。
结语:
纵观西方文学史中的“四大吝啬鬼”的形象,他们有共同之处,也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更让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道路。追寻财富并没有错,但是只知道一味地积累财富而因此泯灭了人性与良知,亦或是因此葬送了自己和亲人的人生幸福,那便是可怕的。夏洛克因为被嫉恨蒙蔽而做出了残忍的行径;阿巴贡因为愚昧的贪求钱财而牺牲了自身与亲人的幸福;葛朗台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却又因此丧失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泼留希金迷失在对金钱的变态的追求中,形成了极端扭曲的性格。他们不仅是可笑可憎的“吝啬”之辈,也是可悲可叹的悲剧人物。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转变、精神家园的丧失以及安全感的缺失所造成的危机感无时无刻不包围着他们,促使了这四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的诞生。他们的经历、情感、以及结局对我们现代人追寻财富、寻找幸福以及积极的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的形成上,都有着可贵的精神警示。
参考文献:
[6]王震:《欧洲反犹主义的历史透析和近期回潮》,《国际观察》,2003年第5期。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朱生豪,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3][法]莫里哀:《莫里哀喜剧六种》,李健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峰:《通经济变 发愤为雄——重读葛朗台》,《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卷第1期。
[5]崔江峰:《浅议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之异同》,《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1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