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俄籍华人任晶晔黄昏恋

俄籍华人任晶晔黄昏恋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4943 浏览:177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俄籍华人任晶晔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平民”,然而她和她的父母、丈夫,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也遭遇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当她进入80高龄的耄耋之年时,却在中国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喜逢“迟到的爱”,她与中国广西中医学院药理学教授赵

一、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任晶晔一家的故事十分曲折和感人。

父母是中国早期党员,年轻时被派往苏联学习,飘零异域坎坷25载。
说到任晶晔,要了解她、认识她,就必须从她的父母亲说起。她的父亲任岳、母亲王一,都是中国的早期党员,是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他们长期奋战在异域,作出了平凡而特殊的贡献,然而吃的苦、遭的罪也是难以想像的。
200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布“王一同志逝世”的消息称,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职工医院院长王一同志(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于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报道说,、曾庆红等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王一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这位老革命家王一就是任晶晔的母亲。
王一是湖北省荆门县人,1909年5月出生在一户贫苦人家,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3月,由向警予介绍,加入中国。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于同年10月将一批有革命斗争经历的党员干部秘密送往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名“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简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批干部中就有王

一、还包括后来成为她终生伴侣的任岳。任岳就是任晶晔的亲生父亲。

任岳,190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清港镇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与任弼时、萧劲光等人一起赴苏联学习,这是中国派往苏联的第一批留学生。到达莫斯科后,任岳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1923年4月,经陈延年、任弼时介绍,加入中国。1924年,任岳毕业回国后,先后任安源煤矿党委组织部长、衡州地委组织部长。1926年3月,他派往国民革命部,担任以鲍罗廷为首的苏联顾问的秘书兼翻译,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在任岳第二次赴苏联学习时,他遇到了后来的爱人王一。当时,他与王一乘坐的是同一趟火车,同车的还有一大批派到莫斯科去学习的党员干部,约有100多人。在车上十几天的行程中,任岳像大哥哥一样给了王一许多照顾。在莫斯科学习时,任岳更是给了王一更多的帮助。经过共同的追求和事业的牵引,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结为伉俪。
1930年,任岳、王一被分配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边疆斯列金斯克州一个金矿场,担任工人指导员。那里的工人大多数是黑龙江南岸越境而来的中国破产农民和城镇苦力。任岳、王一等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工人学习政治和文化,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工人干部,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1935年5月,已转为苏联公民和联共党员的任岳、王一夫妇,被组织上派往新疆去做军阀盛世才的工作,他们历经困难和艰险,于1937年8月返回苏联后,再次被分配到伊尔库茨克地区工作。他们参加了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苏联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1996年9月3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代表叶利钦总统,授予王一等“1994-1995年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
1952年,经苏共和协商,在苏联学习、工作达25年之久的任岳、王一夫妇等同志,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当年的老同学、老战友萧劲光、帅孟奇热情地迎接了他们。任岳被分配到任副主任,王一被分配到卫生部北京医院工作。他们满怀报国之志,决心为阔别数十年的祖国作出贡献。不幸的是,任岳终因积劳成疾,猝发心肌梗塞,于1954年5月去世,年仅51岁。后来,王一以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技术,成为一名核防护医学专家,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于1982年离休。
丈夫是印尼员,留学中国回国后,遭遇军事政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任晶晔于1931年10月23日出生于苏联伊尔库茨克,在那里上了小学、中学、大学,1954年10月大学毕业后返回中国。因为她学的是地图测绘专业,回国后先分配在军事测绘总局工作,一年多后调到国家测绘总局研究所,并以苏联工程师的身份,负责“典型地貌样图集”项目的研究编制。这个项目是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重点项目,1966年初步编成,至今这个样图集还名列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资料库的名目中,任晶晔为它付出了心血。对此,研究所的老同志都还清晰地记得,并在回忆文章中有所提及。
在工作中,任晶晔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中文。1955年1月,组织上将她送到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当时正好印尼秘密派遣一批青年党员到中国来学习,在北京大学单独编成1个班,学习中文和政治。这是印尼独立后派到中国来的第一批留学生,从苏联归来的任晶晔也插到这个班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共同的学习中,正值青春年华的任晶晔和同班的印尼员苏巴尔曼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常在北大校园里漫步,在未名湖畔探讨人生,有时也一起去颐和园游玩。有趣的是,一个不懂俄语,一个不会印尼语,他们两人就用刚刚学会的中文辅以英语,连说带比划,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这样,他们的爱情之火越烧越旺了。
苏巴尔曼,1929年4月14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兰市,父亲是一个小鞋店的老板。苏巴尔曼12岁时就离开家,投入印尼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他参加了印尼,还参加了武装斗争。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8月15本投降,印尼人民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八月革命。8月17日,苏加诺和哈达签署《印尼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当选第一任总统。在庆典上,苏巴尔曼作为对争取印尼民族独立作出贡献者的光荣代表,被选为4名升旗手之一,亲自参加升起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对苏巴尔曼来说,这是无尚光荣、永远难忘的大喜事。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