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想象西藏传奇:16世纪之前西方文学中西藏叙事

想象西藏传奇:16世纪之前西方文学中西藏叙事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4975 浏览:612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西方人认识西藏的历史始于神话传说时代。16世纪之前的西方世界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几乎一无所知,关于西藏形象的描述不多且较为零散,但关于西藏约翰长老、黄金之地、食人部落、性风俗、巫术等充满异域情调的描述却深入人心,特别是盛产黄金以及有基督徒存在的说法,使得西方人对西藏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梦想以及揭开西藏真实面目的强烈。同时,欧洲早期的西藏形象为后来的神秘化和理想化的西藏形象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西方文学 16世纪之前 西藏叙事
西方人认识西藏的历史始于神话传说时代。早在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西方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西藏的传说,此后公元1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名著《地理》再次出现有关西藏的记载。但直至中世纪,西藏对欧洲人而言,仍是“一片遥远而神秘的未知之地”①。他们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几乎一无所知,但有关西藏的各种各样的传说,特别是盛产黄金以及有基督徒存在的说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法,却使得西方人对西藏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梦想以及揭开西藏真实面目的强烈。

一、约翰长老的传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许多关于东方的传说,其中关于约翰长老的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145年,叙利亚加巴拉(Gabala)的主教致教皇尤金三世(Eugene III)的一份报告中曾提及一位名叫约翰(Jean)的国王,他是一位基督教长老,生活在东方最为偏僻遥远的地方。约翰长老的传说使西方人确信东方有基督徒存在的说法。但是,“正如大部分这类广为流传,又不知来自何处的传闻一样,约翰长老的故事是一件半真实和纯粹臆想事件的混合物。它反映了十字军时代欧洲的希望和憧憬,及对武功的迷信、对遥远地区的十字军大征服以及对东方之显赫景象的梦想。”②无论约翰长老的故事是否以真实情况为基础,这个故事在西方极其受人欢迎。西方人始终相信在东方有一位君主兼宗教首领的约翰王存在。在与蒙古人的接触增多以后,西方派出了多明我会士与方济各会士作为使节出使东方的西藏地区,这些使节远赴西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12世纪传说中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约翰王的后裔,是那些在中世纪早期穿越小亚细亚、中亚和中国传播福音的基督徒的弟子或门徒。当然,不是所有传教士都持这样的观点,嘉布遣会修士的看法就和耶稣会士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藏传佛教是撒旦的作品,因为只有撒旦的狡猾才能创造这种与天主教明显相似的宗教。这两种关于西藏及藏传佛教的截然对立的看法其实从未消失,在所谓启蒙和世俗化的时代,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或隐或现。无论将西藏视为基督徒的另一个故乡,还是以“撒旦的狡猾”创造了与“天主教明显相似的宗教”的世界,它们都是“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③。后来,连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在向亚洲推进时,也在试图找到约翰长老,但实际上从未如愿。
尽管如此,在许多当时流行的关于东方的文本中,总是能够看到约翰长老的踪迹。在《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中就有约翰长老率领自己的军队迎战鞑靼人并且将鞑靼人驱逐出自己领土的故事④;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段故事又有了一些变化,传说成吉思汗欲娶约翰长老的女儿为妻遭到拒绝,因此攻打了约翰长老的国家,约翰长老阵亡,成吉思汗占有了他的全部领土并且娶了他的女儿。而在完全虚构的《曼德维尔游记》中,作者甚至还专章对“祭祀王约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位祭祀王约翰拥有辽阔的疆土,界内多宏伟之都城,繁荣之集市,相互迥别之巨岛。”⑤该书还有一些情节和其他游记颇为一致,只是内容更加丰富,比如:“祭祀王约翰一向娶大可汗的女儿为妻,同样大可汗也总是封祭祀王约翰的女儿为后。他们两位称得上是天下最伟大的君主……这位祭祀王约翰信奉基督,其国中大部分民众亦是如此。然而,他们并未照搬我们全部的戒律条规。他们笃信圣父、圣子和圣灵。他们为人真挚,以诚相待。他们不屑于藏奸使诈,也不齿于坑蒙拐骗。”⑥可以说,“这位坐在椅子上的旅行家”⑦为西方全面地叙述了一位笃信基督教的东方国王。
另外,曼德维尔还极尽夸张地渲染约翰长老国家的富裕:“祭祀王约翰的土地上物产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宝石,其大无比,被用以做成盘子、碟子和杯子诸等器皿。亦有无数其他奇珍异玩……”⑧关于这位东方基督教长老以及他美丽富饶的国家的传说使那些传教士和探险家或欣喜异常或跃跃欲试。尽管人们不能确定约翰长老的国土具体地点是否在西藏,但是作为东方最为偏僻遥远
的地方,西藏成了传教士和探险者急于到达的目的地,而这种传说也成为后来西藏理想化书写的一个源头。

二、黄金之地的传说

西藏另一个吸引西方人的传说与黄金有关。这一点并不像约翰长老的传说那样虚无缥缈,而是有确切的出处。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印度北边有一个民族,其居住的地方有硕大的蚂蚁,擅淘金沙,它们在地下做窝,集聚金沙,可是白天总有淘金者过来把它们聚集的金沙偷走。⑨这个故事大概是西方人相信西藏盛产黄金的最初的文字记载。此后,西方旅行家和传教士们的见闻录不断提及西藏的金矿。在波斯地理著作《世界境域志》中,提到了吐蕃的Rangrong金矿,作者把该地区描述成一个与印度和汉地相邻、由游牧民居住的非常贫瘠的地区,但这些山区盛产黄金,在那里可以发现有“呈互相连在一起的几颗羊头状的”天然金块⑩。13世纪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亦指出:“(西藏)各条河流中蕴藏着大量的沙金。”{11}16世纪的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在一部叫做《拉失德史》的著作中,提供了当时西藏和拉达克地区的一种富有意义的描述,其中在《西藏珍异记》一章中记录了金矿: “在大部分姜巴区域(指西藏的康巴区域,引者注)都发现有金矿。”{12}而虚构的《曼德维尔游记》更是将希罗多德的淘金蚂蚁的故事添枝加叶地进行了描述。
约翰长老的传说和东方充满黄金的叙述使西方掀起了一股“东方热”,这部“游记”与《马可波罗游记》一道迅速成为西方最受欢迎的读物,也成为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人有关东方知识的最重要的书籍。据统计,现存的《曼德维尔游记》手抄本就有300多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143种版本,《鄂多立克东游录》70余个版本,在中世纪这些书籍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16世纪之前的西方人心目中的西藏形象虽然不多并且较为零散,但是关于约翰长老、黄金之地、食人部落、性风俗、巫术等充满异域情调的描述却深入人心。那个藏在雪山后面的神秘之地,一直就是人们想要探索和征服的目标。它的神秘感始终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人跨越重重阻碍进入西藏探秘。同时,欧洲早期的西藏形象为后来的神秘化和理想化的西藏形象埋下了伏笔。
①② [瑞士]米歇尔?泰勒:《发现西藏》,耿 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第1页。
③ 汪晖:《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天涯》2008年第4期。
④{14} [意]柏朗嘉宾:《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韩百诗译注,耿 译,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0页,第52页。
⑤⑥⑧{19} [英]约翰?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郭泽民等译,上海书店2006年版,第110页,第112页,第112页,第91页。
⑦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⑨ [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5—137页。
⑩ [法]布尔努瓦:《西藏的黄金和银币——历史、传说与演变》,耿异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2页。
{11}{16}{17}{18}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第140页,第141页,第141页。
{12}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中亚蒙兀儿史——拉失德史》,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0页。
{13} [意]鄂多立克等:《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纪》,何高济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9页。
{15} Tzvetan Todorov. On Human Diversity: Nationali, Raci, and Exotici in French Thought. Trans.Catherine Port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265.
{20} Donald F. Lach.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ume I, The Century of Distory. Book I.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ss, 196

5. p.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文学中的西藏书写研究”(11BWW010)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研究”(10YJC752012)阶段性成果
作  者:韩小梅,文学博士,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及文学理论。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