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比较新闻 >框架理论视角下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媒体报道分析

框架理论视角下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媒体报道分析

收藏本文 2023-12-25 点赞:20044 浏览:853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今年正值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新疆的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专题、专版报道,本文选取了目前新疆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类报纸《都市消费晨报》为例,采用框架理论视角分析其对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纪念报道框架,并尝试思考如何改进报道。
【关键词】框架理论新疆工作座谈会《都市消费晨报》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①
今年正值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新疆的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专题、专版报道。本文选取了目前新疆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类报纸《都市消费晨报》为例,拟采用框架理论视角分析其对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纪念报道的框架、特点。

一、框架理论介绍

一般认为框架理论最早来源于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柏特森(Bateson,G),后来社会学家戈夫曼将“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他在1974年出版了一本题为《框架分析:关于经验组织的一篇论文》(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的书,认为框架是属于个人“解释的图式”。通过这么一个图式,每个人可以发现、了解、确认和区分信息或事件。②
之后在七八十年代框架理论被引入大众传播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吉特林于1980 年出版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他不仅运用框架理论对大众媒介与1960 年学生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剖析,还在戈夫曼的基础上将框架概括为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的范式。③
总之,随着框架理论的发展,框架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那些事实、观点能否进入框架的选择,即吉特林所说的选择强调遗漏;二是如何建构这些事实、观点等进入框架建构范围内的“材料”。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重大纪念性报道一直是媒体进行报道的重点,也是体现媒体实力的重头戏,本文主要以《都市消费晨报》为例研究其是如何建构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报道框架的?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台湾学者臧国仁先生所提出的框架分析策略。臧国仁先生将框架进一步划分为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以及低层次结构。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某一主题事件的定性;中层次结构, 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评估

中专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等;低层次结构,是指框架通过语言或符号所呈现的具体表现。④
本文选取了《都市消费晨报》自5月8日至17日期间开设的专版“喜迎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天山南北看巨变”中35篇文字报道和1组高清图片报道(包括5月17日当天制作的32版的特刊《巨变》),以此为基础在高层次结构上进行报道主题的分析,中层次结构上进行信源、报道结构的分析,低层次结构上进行修辞结构的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高层次结构:报道主题分析

此次《晨报》关于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的报道都是在专题“喜迎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天山南北看巨变”之下的,通过阅读、分析这些文章可以清楚的确认这一宏大的主题。那么这一宏大的主题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呢?“从理论上,我们认为高一级或更高一级的宏观命题可以从更低一级的微观命题或宏观命题中推导出来。”⑤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一个宏大的主题往往可以被分解为具体的微观主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将抽象的主题具体化,而且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姆森等人就把框架定义为是一个起到中心组织作用的概念,⑥据此本文把报道主题分为各行业基层人员的奋斗、奉献,民生改善,政府、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内地省市援疆,庆祝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活动、回顾成就、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文化产业6个主题。各主题涉及的报道篇数及在总体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如图1:
通过图1对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报道的侧重点在民生、援疆和经济方面,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建设方面,而这些方面的成就是与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各地的援疆工作分不开的,三个主题的凸显体现了这一联系。民生改善主题涉及到全疆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各方面,展现了全疆人民两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人员的奋斗、奉献主题的报道更多是延续了之前的专题“走基层 天山南北看巨变”的主题;回顾成绩、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主题主要体现在评论和宏观的述评中,占据报道比例相对较小;文化产业主题的报道比例较小,但对其的凸显也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

(二)中层次结构

(1)报道信源分析
信源指该新闻报道的线索和来源。⑦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是受信源的制约,这成为制约新闻框架的重要因素,同时记者也可以通过对新闻信源进行选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总之,新闻框架的架构是记者和信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信源分为:信源:政府官员及相关部门;基层群众/员工信源:广大老百姓及在基层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员;专家信源:各种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信源:企业部门及领导;媒体信源:媒体人;援疆人员信源:内地省市参与援疆的人员。统计数据见图2和图3。
从以上对信源的统计来看,不论是涉及信源的报道篇数还是报道中引用的信源的数量占前三位的依次是信源、基层群众/员工信源、援疆人员信源,这种不同信源的不同比重反映了上面对主题的分析,对新疆工作座谈会这样对新疆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自然依赖信源,党和政府部门、人员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媒体出于权威性的考虑也会倾向于引用此类信源。此次报道主题侧重于民生改善、内地省市援疆,这两类主题的常规信源自然是基层群众/员工、援疆人员。对企业、专家、媒体信源运用的比较少,这可能会影响到媒体报道的深度。(2)报道结构分析
整个报道由线到面,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之前的专题、专版中,《晨报》的报道主要侧重于具体的各个行业、领域的基层人物、重大消息的散点式报道,在5月17日当天,不仅配发了社论:《旭日朝阳映天山万丈豪情拼明天》,而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的对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在宏观方面从执政能力、政策实施、重点项目、民生、文化、精神六个方面报道,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展望未来;微观方面则是按行政区划分,用15篇文章和一组图片专题报道了新疆15个地州市两年来取得的巨大变化,15篇文字报道最后有“体会巨变”、“我的援疆”两部分,“体会巨变”由当地人员讲述自己经历的变化,“我的援疆”由援疆人员讲述自己的援疆工作。

(三)低层次结构:修辞结构分析

修辞结构是记者对描述风格的选择,风格关系到所要达到的效果。吉姆森提出的五个策略:比喻、举例、引人注目的词句、叙述和图片就属于这一类。⑧
从修辞结构上看,这次的报道体现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导”的方针,通过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人民生活的改善等,通过引人注目的词句、举例、图片等旗帜鲜明地歌颂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风格更接近观点外显型,采用事实加观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性。
结语
《晨报》开设的专版“喜迎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天山南北看巨变”,在以反映巨变这一大的主题下集中报道了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援疆省市的帮助下,在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媒体的舆论引导、宣传鼓舞作用。为了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根据本文以上的分析,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以供思考:
在主题方面,《晨报》此次的纪念性报道的主题很明显是反映成就变化,取得的成绩,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报道主题领域可进一步拓宽,不仅可以表现全疆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可以挖掘在精神面貌上的改变,以平视的视角人内在的变化,让报道中的底层百姓的形象立体、鲜活起来。
在信源方面,通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过以上对信源的分析发现,对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政府和底层百姓的信源运用的比例较高,但对第三方信源如专家和媒体运用的相对较少,可以尝试加大对这类信源的引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方信源的解读增强报道的深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①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0-05/20/c_12125041_

2.html

②Goffman,E:Frame Analysis,Bos-
ton:Northeaster University Press,1974:21
③Gitlin,T:The whole wold is w-
atching:Mass media and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Berke-
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
ess,1980:7
④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1996
⑤[荷]梵迪克 著、曾庆香 译:《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
⑥黄旦:《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⑦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新华出版社,1996
⑧Pan Zhongdang & Kosicki,G.(1993),Framing Analysis:An Approa-
ch to News Discourse,Political Communication,Vol.10,55-75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紫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