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也把“阅读”请进数学课堂学术

也把“阅读”请进数学课堂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07 点赞:10844 浏览:446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即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使有阅读,那也是把重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主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读懂主题图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大特色,基本上每个单元都有一副主题图,每个例题都配有主题图。这些主题图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重现,无形中拓宽了学生对新知的心理接受空间,加强了学生和新知的融合度。

1.读中观察

主题图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和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是紧密契合的。如果没有去认真读图,是体会不到主题图的丰富内涵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一课《数一数》时,先出示教科书2~3页的情景图,提问学生:画的是什么地方?请用数字和同桌说一说图上看到的。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蕴含着的一一对应的数字,而是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强调用“数字”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读懂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接着请学生按照数的顺序说一说,并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主题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无序地数数到有序地观察,是一种质的飞跃,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体会到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建立在读图的基础上。

2.读中激趣

在课堂导入中,检测如能充分利用学生对主题图的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往往能形成很好的以“自我需要”为动机的学习活动。
例如,教科书第五册P28《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内容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引入:请翻开书“看”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并要用2道算式说一说这个故事。然后请学生围绕后一道算式“0÷3=”展开探究。在读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懂例题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几乎是学生获得解题思路的唯一途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不到发展,因此会读例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发展的第一步。

1.以“读”理解

检测如学生阅读例题时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缺乏思考那是不行的。数学课本需要精读,读懂题目的意思,理解编者的真正意图。
例如教科书第8册P33乘法交换率的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由于题目篇幅稍长,干扰的数字也多,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理清思路就马上解题,结果错误百出。这时可指导学生结合主题图再读一读题目,读完第一句后先想想再读第二句,在边读题边整理思路的过程中,学生终于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有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正确解题的能力,而是缺乏读到真正题意的耐心,因此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以“读”比较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思维特点不同,对数学的感受就存在差异。在“读”中比较就是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对错或优劣,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方法多样化和解题方法的最优化。
例如,教科书第五册P18“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问:“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在教学时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学生给出了“370+280”“380+290”“350+250”……从学生的估算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学生估得比较保守,估完了仍然要笔算,没有达到估算的目的。因此在学生各抒己见后,可引导学生看书上是怎么估的,和书上比一比谁估的方法更简便?教材中是这样进行估算的:“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学生纷纷觉得“300+400=700”这样的估法好,只要算出的答案不大于700就可以,“不到700”这样的描述比算出具体的数要快很多。

3.以“读”概括

数学知识是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概括必须借助数学语言进行外化。以读概括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读中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有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
例如,教科书第八册P36“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从例题中得出(4+2)×25=4×25+2×25后,请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例如①(1+2)×3=1×3+2×3;②(13+5)×15=13×15+5×15;③(100+200)×10=100×10+200×10……),然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乘法分配律。刚开始学生只能用零散的文字概括,这时试着让学生先读这4道算式等号前面的部分,学生得出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再读等号的后面部分,学生得出了“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和书本上的定义几乎相同。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了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并且举一反三地提出了“‘三个数相加’和‘两个数的差’是否也具有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这样有深度的问题,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三、读懂句子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正确理解关键句子中字、词的意思,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数学教学中关键句子的反复咀嚼。

1.读中质疑

在数学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简练、简洁之美,也要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深入探究,精准把握句子的含义。
例如,教科书第八册P52,在小数的意义探究中完成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的学习后请学生翻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数数位顺序表,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很快就有一个学生发问了:小数部分为什么没有个分位?这是多么好的问题啊!此时顺势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不一会儿一位学生说:因为十分位上有十个0.1的话就是1,那就是整数部分的个位,所以没有个分位。多么精准的解释!检测如在读中没有对数位顺序表进行对比思考质疑,学生怎么会有这么精彩的思维碰撞?

2.读中内化

阅读是一种知识的重建过程,通过阅读巧妙地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等达到知识的内化。
例如,教科书第九册P22例6的教学标志着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算式用自己的语言小结计算方法并写下来: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学生的知识在算式与文字的转化中得到了内化和升华。

3.读中顿悟

知识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数学是一门很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显性的知识要掌握,对课本中没有出现的隐性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解读文本中逐渐感悟。
例如,教科书第九册小数乘小数例3的教学,就是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先相乘,再把得数缩小转变成小数。教学后请学生再次观察书上的例题,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请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中还有哪些也是运用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一点点的强化,隐性的思想和方法就能显山露水了。

四、读懂习题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我们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解题习惯。

1.读思结合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检测如学生不是带着思考读题,那么就很难解决问题。大部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在解题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善于思考,习惯直接拿题目中的几个数字凑出结果, 对题目中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udooo.com

的隐性数字不善于发掘。
例如,教科书第九册P25第九题:清风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一位老奶奶说:“我家上半年节约水费34.5元。”另一位老奶奶说:“我家第二季度共节约水费21元。”问: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的水费多?显然首先要思考:上半年有几个月?第二季度有几个月?请学生换几个词再读一读,引导学生去寻找隐形的数字。这样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读思结合,对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是很有好处的。

2.读写结合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的过程,不光动脑,也要动手。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
例如,教科书第十一册P40第四题: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1/10。现有一块重9kg的冰,如果有一桶水的体积和这块冰的体积相等,这桶水有多重?学生对该题常常会做出错误的推理。对此,教师可采用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图:
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相等的水与冰,质量不同,水与冰的质量差对于水的质量来说,相当于水的1/10,对于冰的质量来说,相当于冰的1/9。在读写中,帮助学生解决了思维的难点,架起了思维的桥梁。
以上都是平时教学中的所思随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阅读意识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培养习惯、授以方法、提升素养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所以让我们重视数学阅读,也把阅读请进数学课堂中来吧!
(责编 金 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