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收藏本文 2023-12-27 点赞:5167 浏览:184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实现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课堂。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有所改变。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1671-489X(2012)25-0019-04
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变得精彩,让学生享受在课堂,成长在课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德育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怪现象:教师压力大,学生不像话。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千姿百态:交头接耳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笔者认为是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课教学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很有水平,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也会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感,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你讲你的课,我干我的活。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不是就无法改变这种现象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拿中职学校来说,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职”,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有专业定向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根据其发展方向定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公共基础课,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担任几个专业学生的课程。比如笔者曾经担任过几个专业的德育课,有园林、建筑造价、建筑施工、建筑设备、房产开发与管理、文秘等专业。虽然所用的教材一样,但如果按照同一种方式去设计教学肯定行不通。比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技巧”时,园林和建筑造价专业的学生考查的应该是他们的技能和工作态度;房产开发与管理和文秘专业的学生以后面对的岗位,更应注重他们的外在形象和沟通能力;建筑施工、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的是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每一个班级专业不一样,职业要求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案当然也不一样。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们认为都是些大道理,没有什么用处,以后工作也用不上,但为了能顺利毕业只好硬着头皮应付了事。在中职学校,德育课虽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但德育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习没有什么压力,学生爱不爱学、愿不愿听,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心智形成期,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德育课教师能不能说服他们,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说理能力。笔者在中职学校任教德育课二十几年,觉得只有让德育课“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起来,才能达到向学生传授新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让德育课“活”起来呢?

1 心情好,气氛“活”

作为一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都应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负责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因为教师的喜怒哀乐会感染学生的情绪。

1.1 把“情”带入课堂

教师上课需要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教师上课什么表情都没有,教学过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程自然会变得平淡无味,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昏昏欲睡,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笔者在给学生讲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家庭美德”之怎样对待父母时,就充满情感地讲了“感恩节”的来历,讲述了身边的“感恩”故事,并给学生播放邹越老师的《让生命充满爱》之爱父母的视频。这时,笔者发现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在听、在看,他们的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还流下了眼泪。当笔者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恩情怀时,气氛热烈,教学互动好。下课铃响了,学生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教室。

1.2 善于调整学生情绪

中职学生大多是15~17岁之间的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阶段,情绪变化大,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沉沉。德育课教师应该善于察言观色,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否则,教师给学生上课就有可能等于对牛弹琴,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记得有一次,笔者到一个房产开发与管理班去上课,一进教室,发现少了几个学生,本来这个班的学生就不多,剩下的学生个个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一打听才知道,缺课的几个学生是参加房产开发公司的面试去了,剩下的学生有的是不愿去面试,有的是因为身材原因不能去。笔者知道其中的原因后,就笑着对他们说:“我也很喜欢当有权的管理者,但因为自己身材不太好以及把握机会太少,所以不太多想,但我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成为一名老师现在站在这里,我也满足,因为我相信能胜任这个工作。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天生我才必有用,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通过开导,学生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课堂教学也步入正轨。

2 “导入”巧,形式“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育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教师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创新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深刻的感知。
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就能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能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相反,教师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如人意。因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笔者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笔者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1)活动导入法。中职学生大多天生活泼好动、模仿接受能力强,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采用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新课,既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在游戏和小品中通过角色扮演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社会公德”时,笔者先让几个学生表演乘车让座的情景。乘客中有抱小孩儿的阿姨,有残疾的叔叔,有老人,也有学生,学生表演自然纯真,有的主动打招呼,把座位让给抱孩子的阿姨,有的让给有残疾的叔叔,有的让给老人。然后,再让几个学生表演乘车不主动让座情景,结果抱小孩儿的阿姨在刹车时不慎把小孩儿撞得“哇哇叫”,老人则由于站不稳而跌倒在学生身旁……不同乘车情境的再现,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丑的行为,从而明白尊重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疑问导入法。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集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曾创造性地提出发问技巧“十字口诀”,即“检测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检测”——“检测如”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对一个检测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过去、现在、未来)的检测设发问。例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提出“检测如你将来赚了很多钱,你将如何使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
“列”——“列举”的问题,即列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社会公德”时提问:“你能列举出我们同学中存在的种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吗?”
“比”——“比较”的问题,即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事物比较其异同。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纪律与法律”时提问:“请比较分析纪律与法律的异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异同。”
“替”——“替代”的问题,即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的部分内容时提问:“如果我们不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自己,那么就会有什么不正确的思想占据自己的头脑?”“矛盾还可用什么概念来替代?”
“除”——“除了”的问题,即针对原来课本的内容资料,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说法。例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时提问:“个人选择职业,除了课本上说的以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可”——“可能”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性了解。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提问:“如果我们不遵纪守法,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利后果?”
“想”——“想象”的问题,即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设想未来。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就业技巧”时提问:“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如果同学们都不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结果会变成什么样?”
“组”——“组合”的问题,即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例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的“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时,学习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以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一个训练和启发学生排列组合的过程。
“六”——“六W”的问题,即利用英文中的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建设法治国家”时提问:“什么是依法治国?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类”——“类推”的问题,即将两项事物、两种观念或两个人物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例如,在讲“经济与政治”的“经济全球化”时提问:“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案例导入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述或者采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观

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udooo.com

看、阅读、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犯罪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案例导入。例如,大学生药某开车肇事并杀害一名女工,人民法院认定药某犯杀人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此案例,或者采用法庭审判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案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药某的行为有没有社会危害性?其行为侵害了什么?有没有触犯刑法的规定?是否应当受到刑法的处罚?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明白了是非,提高了理论认识。当然,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育性、趣味性、时效性,才能达到教学与教育目的。
4)有趣故事导入法。课堂上,笔者每堂课都离不开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也乐意听。除了课本中的故事外,还增加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新闻中的真实故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有时是教师讲,有时由学生讲,有时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求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这样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故事当中,如丝丝春雨渗透学生的心灵。比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抛出一句名言:“诚实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它根植于每一个淳朴善良的心灵里。”然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说出“苦柚”“狼来了”“诚实的孩子”“烽火戏诸侯”“商鞅立木为信”等故事,然后学生自然就归纳出诚信的作用,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与分量,对于诚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故事往往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获得更深厚的基础和更浅显的道理,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体和鲜活,比教师的干巴巴的讲解课效果好多了。
5)名人名言名事导入法。运用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俗语、成语、典故、寓言、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哲学与人生”的“尊重客观规律”时,笔者先讲了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典故。接着讲了“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终生悔恨”的事例,说的是生物学家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结果10个子女中有3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他7个都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病。后来,达尔文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奉劝那些表兄姐,千万不要走我的路而近亲结婚,就当知心朋友吧!”这样,对尊重客观规律的理论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