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简论河南省河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题目

简论河南省河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22027 浏览:960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得以进入高校深造学习,其中不乏家庭贫困的学生。然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偿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明显。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 贫困生 心理现状 研究
1前言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明显, 在大学里形成了贫困生这一特殊的 “弱势群体”。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正处在逐步发展之中,其高校的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农村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在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尤其是经济窘迫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准确把握河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发展特点,对于及时疏导和干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贫困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搞好高校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2河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2.1社会因素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因素,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社会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全,思想意识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经济的差距影响最主要体现在落后的经济对贫困生所产生的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一旦迈入大城市,生活节奏的不同,思想意识的不同,环境的不适应,一系列的客观问题导致其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2.2学校因素

高校贫困生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不齐全,信息较闭塞,学校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实践层面,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重视应试教育,一方面,学校的升学率可能会因此而有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只会学习考试,在动手实践操作方面能力不强。

2.3家庭因素

高校贫困生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不单单所在地经济落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而且父母大都文化水平不高,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能正常享受父母给自己的安慰和指引,全部需要自己自立自强; 高昂的学费,使得经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就使得高校贫困生身上背负正常家庭孩子所没有的心理压力,既有学习上的压力,又有人际交往中的和就业过程中的压力。

2.4个人因素

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大都因为家庭的原因、经济的压力导致个人在性格上容易走向自闭和偏激,不能正确理解和看待由于经济的压力而带来的各种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各种因素,使其在性格上容易有缺陷,性格的缺陷直接导致言行和思维方式的不全面。容易出现诸如自尊心,自卑感的异常强烈、妒忌心理、非常敏感以及焦虑和迷惘心理等现象,造成了贫困生不容易与人沟通,形成封闭,孤僻的性格。
3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3.1制定和实施有关资助政策,加强制度上的保障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系统一般由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减、免、缓”交学费等制度组成。政府要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同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把贫困生学费支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从制度上解决因贫困而缴不起学费的问题。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制定各种规章,把对贫困生的救助当做金融体系运作的一部分,扩大救助范围。同时政府要在制度上加强对民间扶贫组织管理和支持,保障民间慈善机构有效运行,将扶贫经费真正送到需要救助的大学生手中。

3.2高校要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经济贫困造成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缺陷,而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给以他们最实际的经济帮助。目前高校实施的困难补助和“减、免、缓”学费等政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大多数贫困生处在学业和生活两方面的压力下,不能对这两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在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在校内适当的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完善勤工助学体系,进而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意识,给更多的贫困学生以更实际的帮助。其次,建立完善的经济资助体制。最后,扩大奖学金覆盖面,奖学金获取条件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向贫困生有所倾斜,保证奖学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的同学。

3.3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健康心理教育要纳入高校的教学体系,并与相关专业结合,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进行系统教学。把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障碍,矫正不健康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健康辅导的首要问题来处理。首先,开展健康心理普查,掌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建立相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关档案以便及时的发现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次,对情况较为严重的贫困生引导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来减轻和消除负面效应。再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树立自信,完善个性。通过种种措施使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学校应把贫困生心理与思想教育结合,加强他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新认识。

3.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空间

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中心,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对贫困生成长至关重要。加强对宿舍、班级的良性建设,发挥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的作用,多开展一些活动,带动贫困生加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发挥党团组织、干部教师、学生的作用,鼓励帮助贫困生搞好学习,树立自信心。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贫困生顺利就业提供怎么写作,只有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较好解决,高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吴明君.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05,(5).
毛小玲,胡良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3]刘峰.建立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J].传承,2010,(10):144—145.
[4]马俊玲,葛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9(3).
[5]季岐卫,刘运全.2008级新生S CL-90测评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作者简介:韩婧(1987-1):女,籍贯:河南周口,学历: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