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试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教育

试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5492 浏览:172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人文主义作为知道思想,分析“学困生”的表现与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学困生”转化和最佳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困生”转化
1003-2851(2013)-07-0214-01
当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全面实施,人文主义作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之一,要求重视学生的价值。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从教过程中,教师总会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或智或钝,或优或差,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转差为优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关看法,首先说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表现

1.学习兴趣低、记忆力和注意力差

历史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至于学困生就更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在没有兴趣的前提下,他们记忆知识的速度慢,持久性不长,以至于他们的注意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基础知识欠牢固,知识结构不完整

“学困生”对教材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常常混淆,答题时出现中国史与世界史不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不分。对历史知识中的理论不能理解,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初中的通史学的不扎实,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主题模块教学。

3.知识的迁移能力差

高中历史教学和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中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许多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这就使许多学生升入高中后常感不适,甚至对高中历史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他们认为在高中文科综合中历史最难。此外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能将其他科目和章节的知识运用到历史学科上,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中没有形成主动思考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4.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是大部分学困生的共同表现,他们上高中仅仅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到学校学习,他们常常认为“我是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为家长学”、“我是为老师学的”。同时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在学校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到学校就是推天度日。以上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来分析这种表现出现的原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心理原因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有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学困生”的形成和出现往往是很多原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心理思想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符合哲学上内因起决定作用的原理,而内因又往往通过外因起作用,所以心理思想因素起作用主要是建立在前两个因素的基础之上。
所谓的“学困生”在一开始时并不差,其实每个学生在进学校第一天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好每一门科目,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某次的错误或失败被老师冠以错误的定性,导致他开始“差”起来,此后或许会变得越来越差。加之现在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而又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他们的期望往往不能实现,学生在他们的眼中得不到认可,从此他们便有了一种失落和失败感,这种错误的心理思想严重地妨碍了学习,这是“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1.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胜过责任感。”这表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历史本身具有许多生动的题材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培养学生抗挫折的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关于的历史时,可以相应的引入他的诗,通过史诗互证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手抄报和历史挂图展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能带动一批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历史。

2.针对实际情况,提高“学困生”心理素质

消极心理是学困生学习的最大心理障碍,要想实现转差为优,就应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为学困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只有克服了消极心理才能彻底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自信心。

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会“学困生”主动学习

作为历史教师兼班主任,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是这样做的:一是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我们在转化“学困生”时,一定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条款逐一对照,对有违规范的,要责令其及时改正,对他们要敢于批评教育。但同时也要注意严而有度,不能搞对立,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在教学上注意训练“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努力做到“授之以渔”。例如,先给学生讲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去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慢慢提高“学困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正真实现由差到优的转变。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校园里的特殊人群——“学困生”,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学校的关心,作为教师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人才观,在全面分析“学困生”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参考文献
席原.“差生”转化与素质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5).
王咏梅.浅谈历史教学中差生教育[J].政史地教研,2009,(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