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试议探析语文练习有效设计基本对策和策略电大

试议探析语文练习有效设计基本对策和策略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1-08 点赞:6709 浏览:204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学实践都要求我们,语文练习的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认真地复习,促进知识的转化和“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udooo.com

双基”的熟练掌握,增强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但目前语文练习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有人把它比作老牛车水:一是遮住眼睛,闭塞视野;二是原地兜圈,往返重复;三是跨步很小,速度很慢;四是墨守成规,效率很低。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实践,重新认识语文练习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练习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力求设计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促进学生成长的练习,为初中语文推广有效教学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一、语文练习要尊重学科规律,体现学科特点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明显地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语文教学中这三个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说功不可没,对语文练习的设计具有指向性影响。因此语文练习有效设计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尊重语文学科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首先,要继续强化听说读写思的练习设计,彰显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就工具性来说,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针对语文工具性的练习设计,要结合语言学知识,加强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但是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纯技术性、纯操作性的训练太多太滥,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业负担的过重。因此要有效设计语文练习,较好的做法应当是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改变按语言学知识体系构建练习系统的构架,改变过分的分析和复杂无效的繁琐机械的操作性技术训练,增加对文学作品的诵读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对听说读写思的练习设计应进行综合,以提高练习效率。
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老师》的一道练习:
检测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敬重、热爱之情吗?
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既是很好的语言训练,又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美好情感。
其次,要突出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练习设计,彰显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练习的设计要突出发挥其正面的教育功能,练习内容的选择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社会热点的引入,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力求使语文的练习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当然语文练习要彰显语文的人文性,并非是有意冷落语文的双基练习,而是要在练习设计中突出语文的听说读写思这样的基础训练的同时,注重渗透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发挥语文练习的正面教育的功能。
如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句中两个“最后”表达的内容是否重复?“柔和”与“严肃”是否矛盾?为什么?
本题从对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的含义入手讨论,两个“最后”分别从授课对象与听课对象入手,表达对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柔和”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深情与热爱,“严肃”包含了对亡国的深沉的悲痛,韩麦尔先生宣布的“最后一课”是一个令人感到十分沉痛的不幸消息。总体来说,本题在对语言品味的同时也渗透进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再次,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彰显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对照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形成这一严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首先要给予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时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练的机会,而且在下课后有走出校门参与实践的机会。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氛围,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教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创诗歌,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这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当时当地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带领学生集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辩论会、演讲会等,将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到社会中,去做一些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

二、语文练习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三个维度”一体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语文练习的设计也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方得新课程的精髓,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的练习设计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练习中,有许多练习片面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尽管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但对于语文练习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它应该是伴随着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如果脱离语文的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的、机械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训练必然是空洞无力的,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借口,把语文练习异化成政治或其它的练习。我们应在兼顾语文练习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语文练习有效设计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策略。首先,要继续强化语文积累的练习。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词语文段、诗词歌赋、文言释义、名言警句、名人名篇、文学常识等需要记忆,语文练习的设计中不能忽略这些。这些是造房子的材料,是高楼大厦的地基,是点亮夜空的星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在启发我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很重要。在设计练习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考虑到练习的人文性,让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发展。“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奠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情感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养成。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练习设计中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不少语文练习的设计机械片面地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迁移拓展的思想,设计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练习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这就会导致语文练习脱离文本、脱离教科书的现象。如一位老师执教《曹刿论战》的一道练习设计: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取胜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这就是迁移拓展过度的例子,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偏离了语文练习的目标。我们在语文练习设计时当然需要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资料,以拓展练习内容,提高练习效果;但我们更要用好教科书,要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udooo.com

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忽略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练习活动的做法。作为语文教师,这就是在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三、语文练习要有效设计具体情境,使练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语文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在当代社会中,语文教育必须与大生产、大经济、大教育相适应”,这就是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过去的语文教育总是把视野局限在学校语文教育的范围之内,学生走上社会,感到语文知识欠缺,又缺少接受语文教育的自觉意识,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语文教育系统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外部环境开放,向其他学科开放,向社会开放。语文练习必须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练习有效设计的又一重要策略。
首先,要着力于从社会生活中捕捉鲜活材料,营造具体生活情境。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中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努力开拓课外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对课堂作必要的延伸与拓展,将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课外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语文练习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或将能力由课内拓展、迁移到课外。比如八年级下学期一道材料探究题: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同时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并针对上述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这道练习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情景,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包含丰富语文价值的素材,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也为语文练习的设计注入了活力。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时要把充满火热生命气息的生活原生态,改造为具备清晰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再生态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怎么写作,为学生的发展怎么写作。同时要注意选择生活与练习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语文的练习过程,积累体验。
其次,要重视跨学科的语文练习,通过语文练习有效进行学科整合。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练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语文练习可与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要打破那种语文就是语文、与其他学科老死不相往来的旧思维,积极寻找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契合点,努力设计有意义的综合性练习。

四、语文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还在于通过练习能够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练习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练习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练习设计的指导思想对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能够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练习实效方面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练习的内容感兴趣。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能以相同的任务去要求学生。我们发现和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和相互差异,就能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来布置练习的内容。比如在学完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考虑到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布置一篇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的练笔,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这就很有针对性。
其次,要呈现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语文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的练习形式应该丰富多彩、鲜活生动。不同学习内容的练习应该各具个性,而同一学习内容的练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单一呆板的练习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尤其要避免形式上的单调、僵化、机械。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减轻机械记忆的练习负担,设计具有创造力生存土壤的语文练习;通过减轻硬性统一的练习负担,设计可选择性的练习;通过减轻学生完成练习的心理负担,设计趣味练习;通过改变孤立练习现象,设计语文的综合实践性练习等。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的一道练习:
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依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这道练习改变了孤立练习的现象,将学生从单一的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既是跨学科的练习,也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了语文练习的形式,同时容易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席加宏,语文教研员,现居江苏盐城。责任编校:剑 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