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北欧文学 >中国宗教思想新进展

中国宗教思想新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10282 浏览:447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中国宗教思想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是四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著共63万字,2010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文库”,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中国宗教思想通论》的篇章结构

该著由绪论、上编、下编、结语四部分组成:绪论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各种宗教定义的列举,进而阐述了中国宗教的特点和中国宗教思想的范围,并对宗教要素进行一种新的划分,即将它归结为六要素,在此标准的基础上,认为儒教亦为中国的一种宗教。绪论还综述了当前中国宗教思想的研究状况,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了中国宗教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上编分为四章,主要从宇宙与生态、人生与、心性与功夫、情感与体验四个方面对中国宗教思想的发展做了基础考察。下编亦四章,从系统与思维、范畴与规律、联袂与互动、语言与符号四个方面对中国宗教思想的发展进行了纵深探索。结语从社会变革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宗教思想的转型,并将中国宗教思想的发展同现实的身国共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理论联系现实的基本思路。

二、《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对“人”的关注

该著以论述中国宗教思想为基础,在论述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这样的人文关怀,即通过我们整个宗教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将之结合当下具体情况来阐发个体何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重要命题。例如该著由道论出发,阐述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道、气、元气、理、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生生不息、周流感通、和谐发展的宇宙图景”,“渗透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蕴。”(第一章)书中又进一步阐明要达到天人合

一、落脚点就在于人,即人对于自我行为和自我意识的一种知觉。

该著以人为落脚点的这种关怀并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正如该著第一章所说“自然界的和谐与道德人文的挺立,是交感的、同时促进的。”《中庸》亦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以“诚”为起点,实现“尽人之性”,最后达到“天地参矣”的一种统一,正如该著所言“天地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由于人是行为主体,从而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而就存在本身而言则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属于一体之两面,密切关联、缺一不可。接着该著又从人生论、道德论、心性论、体验论,以及思维、符号等多层面考察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特征与形式,而在每一个论述中,都把人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人的问题始终贯穿这些论述的始终,最后又从“身国共治”的角度将中国宗教思想与具体现实相结合,将“人”的观念一以贯之。牟宗三先生在谈到中国哲学的形态和特质时,说道:“用一句最具概括性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Subjectivity)与‘内在道德性’(Inner-morality)。”显而易见,这种对于“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强调,亦是中国宗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中国宗教思想通论》也在论述中很好地观照了这一特质。细细揣摩,读者不难察觉到人文关怀的强烈气息跃然纸上。

三、《中国宗教思想通论》的学术创新

该著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了中国宗教思想的学术专著。它打破了以往那种仅仅按照学科分别叙述的模式,而是以范畴、概念为纽带,进而考察中国宗教思想的发端、形成与发展,建构了一个论述中国宗教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例如该著以“道”、“五行”、“理”、“阴阳”等概念为切入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中国宗教思想的发展做了深刻的分析,将中国宗教放到现代哲学视野中去,以西方后现代哲学与现代中国哲学作为分析诠释的参照系,从“语言”、“符号”、“思维”等方面对中国宗教思想进行更加深刻的阐述和探索。
该著另一个显著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尝试着对宗教要素进行了一种新的划分,将它归结为六要素,即宗教神圣、宗教信徒、宗教意识、宗教实践、宗教组织和宗教器物。此六要素和以往的划分相比,范围更加明确,定义更加清晰,例如,之前有将“道德规范”、“信仰和观念”作为界定的要素,然而这样的表述范围过于宽泛,而该著将之规定为“宗教实践”、“宗教意识”,则更加契合于宗教的现实情况,范围也更加的明确。该著还进一步将这六要素浓缩为三个层次,即宗教行为前提、宗教行为和宗教行为结果。再通过中西对比,更好地展现出了中国宗教及其思想的特质和意义。《大学》云:“苟日新,新,又日新。”明确强调了“新”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从主体对知识的追求的角度去理解,那么其中便包括主体的知识创新。该著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知识创新,同时这种创新又不脱离现实,而是在中国宗教思想发展脉络和现实存在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角度、研究方法以及个别具体知识点上的创新。

四、《中国宗教思想通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该著具有显著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该著运用“语言镜象法”和心理分析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中西古今对比等方法,对我国儒释道和民间宗教的思想发展做了清晰的梳理,使得读者对我国宗教思想有更清晰的了解,对于宗教思想本身而言,也得到了传承与发扬。思想本身是无形的,它只能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而言语——尤其是记录思想的语言,作为音节——又具有短暂性的特点,所以,书籍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该著则很好地记录和传承了我们宗教思想的发展脉状况。而就该著本身及其创作过程而言,它在记录中国宗教思想发展史的同时,本身又会成为一种历史,因此,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承载者,就像我们在该著中,就能看到一群学者辛勤耕耘的情景,能够看到这个时代学者的思维方式,甚至这一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等内容,这本身就具有历史价值,而书的内容则更是如此。
该著的现实意义则体现在它的论述内容以及论述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文关怀对于读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该著特别强调了生态,并结合古圣贤“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的重要性,并对人这一行为主体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该著论述所体现的正如康德所言“人,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任何时候都必须被当作目的”,同时该著又对行为主体提出了具体要求,就如康德在书中言及的“责任”,该著强调行为主体需将这种意识内化,成为指导主体行动的法则,从而真正做到某种程度的“天人合一”,使人与自然实现统一、有序的发展。该著使这些思想系统地进入读者的视野,影响着读者对于宗教、生态和周边事物的认识,利于读者形成一种具有宗教关怀的对于物我关系的认识,从而能够选择一种更加理智的行为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又如,当前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人们在经济的驱使下,在科技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自己商品化,传统的道德被日渐淡忘,人们正走在道德与功利的十字路口上,此时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该著在阐述中国宗教思想的同时,很好地定位了传统思想对于当下人们的重要性,例如对于儒教“仁义礼智信”的强调,对道家“无为”、“虚静”的推崇,对佛教“空”、“心”的重视,都十分明晰地告知人们应该选择一种正确、合理的价值观,这对于人们放慢步伐、反躬自省有很大的帮助,使人们在行动之时,能够时刻认识到道德对于行为的一种约束,从而真正的发现自我、得到自我、守住自我并完全自我。

五、重新审视宗教及其思想

当然,该著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例如在阐述中国宗教思想时,主要是从正面来进行阐述,而对于在历史上起到反面的思想论述的较少,但是这部分却也是中国宗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一个整体正是由于有正反两面才构成其完整性,因此,适当对反面思想进行阐述也是必要的,在正反的对比中,更能够刻画出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面貌。
人类越向前发展,就越应该往后看,正如麦克斯·缪勒在《宗教学导论》所言:“人们应以他们原有的孩童般的意识重读他们幼稚的神话故事。”该著对中国宗教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让读者很好地感受到思想之河的流淌,使读者能够在对过去的思想的回忆中,更好地去思考自身与他者的关系,以一种“孩童般的意识”去重新审视宗教及其思想,在这样的一种纯粹之中去发现宗教之美、人之美,从而实现一种返璞归真。
(责任编辑 李远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