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播音 >美学美学视角下微电影广告任务书

美学美学视角下微电影广告任务书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3929 浏览:100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微电影从问世初始,因为其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的特点而被品牌看重进行推广,从广告美学的视角上看,微电影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内涵美的需求,所以能让受众在感动、共鸣的过程中对品牌产生好感,欣然接受微电影的广告宣传。当微电影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更需要利用美学原理来分析微电影未来的道路,要如何游走于艺术审美、大众审美及商业需求之间,为这三者找到一个平衡点,释放超出广告功利性质的正面能量。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广告审美;艺术审美;大众审美
微电影是一种产生自电影却又有别于传统电影的艺术形态,游走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之间,其制作精良、悬念迭出等特点被品牌所看中,两者结合制作出了艺术与商业完美融合的新形式,受众也在享受中放下戒备,欣然地接受了广告信息。因此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微电影的美学特点,寻找广告沟通的新规律。

一、微电影及微电影广告

(一)什么是微电影及其特点

微电影的形式来自早已有之的“短片”形式,但是经过新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的推送,在短期内能够引发受众的极大关注,并且在受众的口碑中获得大量的转发传播,这样的效果就不是在传统播放平台放映的“短片”所能达到的。中国微电影的雏形是2006年初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内容是根据陈凯歌导演电影《无极》画面及电视台《中国法治报道》体裁改编,滑稽的对白、暗讽的内容让网友们疯狂下载。
据百度百科介绍,“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写作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二)微电影广告

微电影广告则是使用国外“视频营销”的概念,利用“微电影”的平台,将品牌信息巧妙地融入其中,在看似不经意间闪现,成功将广告与微电影进行了联姻。而品牌在尝到微电影制作、投放和传播成本低廉却接受程度高的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出现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如2001年北美宝马汽车就邀请八位国际知名导演拍摄题为The Hire的八条短片,男主角克里夫·欧文开着各种系列宝马汽车在不同的故事里经历冒险、展现勇气、智慧与幽默,当然还有宝马汽车优异的性能、酷炫的外观。由于邀请的都是国际知名导演以及知名演员,娱乐性超出了商业性,受众感觉不是在看广告,而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因此短片取得了成功,不但多次获得戛纳、克里奥等国际广告专业大奖,还在2001年使销售额上升了125%,2002年更是攀升172%,打败竞争对手奔驰,在豪车市场上升至第二位。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一批优秀的微电影广告,如2010年的《老男孩》是为“科鲁兹”品牌汽车在做广告,但其主角中年“男孩”筷子兄弟组合重拾梦想的勇气感动戏里戏外;2010年开始播放的由台湾奥美制作的大众银行“不平凡的平凡大众”系列微电影《母亲的勇气》《马校长的合唱团》《梦骑士》及《生命树》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广告美学视角下的微电影

在电影中植入广告早已有之,从冯小刚系列电影《手机》《大腕》《天下无贼》中宝马车植入的新鲜感,到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中大量植入广告被质疑、被批判,说明由于植入的品牌过多,在电影中出现不一定具有必然的逻辑性,随着受众审美心理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的提高,原来被认为是隐性手法的植入广告自然会被精明的受众看出,电影、品牌、广告创意人应思考新的沟通方式。而这个时候,微电影以其满足受众审美心理需要的特点成功被大众所接受。

(一)微电影符合广告审美的视听美

广告本身就强调要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力,但这种效果往往在几秒或者十几秒的播出时间中受到限制,如同蜻蜓点水,一闪即过。微电影则能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对故事情节进行充分的铺垫,运用各种镜头语言、音乐、灯光、色彩等进行渲染,因此在画面的感觉上优于普通电视广告。在《老男孩》中就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受众可以看到男孩年轻时年少无知无畏的 “傻气”,步入中年后心理压抑沧桑忧郁的面部表情,这是普通广告中无法详细表现的。《老男孩》当中还为此专门写作了两首歌曲并配合情节完整播放,期间还穿插着听到主题曲感动流泪的各色人等镜头切换,现场感染力无可比拟。

(二)微电影符合广告审美的情感美

广告审美中一直强调,广告必须真实,但是受到表现形式、表现篇幅的限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演变成各种虚检测、夸大宣传充斥其中而被诟病,而受到欢迎的微电影主题基本上都是表现“真、善、美”的追求,能够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大众银行系列微电影广告是在全球金融动荡的2009年之后推出,当时整体环境是对金融业的失望与怀疑,如何拉近银行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成为创意人员的首要思考问题,因此必须关注树立普通人当中的英雄来鼓舞人心。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来源于真实故事的《母亲的选择》问世,一个从未出过远门不懂英文的母亲,为了给身在异国他乡生下孩子的女儿炖鸡汤补身体,搭乘各种航班独自穿行多个国家,甚至因为语言不通被误会遭到盘查,了解到她的经历的无不肃然起敬。影片一经播出立马引起轰动,从而催生了一系列大众银行打动人心的系列微电影广告。

(三)微电影符合广告审美的内涵美

优秀的微电影必须具备优秀的剧本、良好的执行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其中品牌广告的出现极其婉转、含蓄,通过具有各种心理、教育经历的网络受众分析、转发,能够挖掘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意义,往往我们看到微电影播放平台下会有很多受众的留言,其中不乏优秀而精辟的评论,甚至赋予更多的社会意义,可以看出受众是真的受到了感动,产生共鸣。如《老男孩》,不但获得知名圈内人士的转发,同时还有很多受众在网络上发表感言,“飙泪”“泪流满面”,并且分析影片感动的原因,如“代表了新青年的心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青春凋零已成现实,但生命存在一天,梦想就有机会扎根发芽”……这些评论可以看出受众的审美早已远远超出对影片本身的欣赏,而在体会着深层内涵意义的丰富美好。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