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试析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新尝试生

试析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新尝试生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8832 浏览:1319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新课程可以让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积极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加入到整个活动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情境 探究 质疑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着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探究知识的殿堂,培养各种技能的乐园,我认为应注重“八个重”。

一、重情境——使教学有滋有味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正数与负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200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中国北极村——漠河,小明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的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景。)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的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的引出负数的概念。

二、重生活——使教学有情有趣

新课程可以让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积极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加入到整个活动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三、重探究——使教学有理有章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变陈述式教学为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学的全过程尽可能的“放得开一点”。在问题引入时,要引导学生自己解读问题,理解问题本意,由此起“疑”而激发学生探索。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解答。

四、重合作——使教学有商有榷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对有些内容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层开讨论,各抒己见,不但锻炼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从而活跃课堂。

五、重应用——使教学有喜有得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失去应用就像植物失去水分一样,枯萎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甚至死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使学生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加以探究和解决。
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与启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和开放思维。

六、重质疑——使教学有思有辩

作为教师,不仅重“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凝,引而不发。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原因。如果设置问题过难,学生会望而退步,失去信心。信心是人生的半个生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一项工作。

七、重评价——使教学有情有意

《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开展,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察,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的考察,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培养和评价,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
八、重个性——使教学有灵有性
教育就是培养人,所谓“培养人”,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完善的性格,成为个性心理和谐发展的新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并以自己的个性特长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数学教学要注重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要克服因学而学的思想误区,而树立活学活用,创新为了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
总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与互动,才能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
参考文献:
《中学生数理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