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分析政治理论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学术

分析政治理论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14448 浏览:530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即是对人及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弘扬,鉴于思政课的学科特征,理应在其教学过程中凸显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但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所缺失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凸显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学说这一理论特质;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加强富有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三观”教育;在教学与生活中,向学生多途径传递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这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中加强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可选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
“三观”教育
人文关怀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4-03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它以人类的解放为终极目标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贫苦大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我们不赞成西方某些学者仅仅将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但是我们更不会反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思考“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原本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立场鲜明的人学精神,也是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世界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原因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之所以开设的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要在其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让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地贯彻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西方人本主义往往过于强调人的本质的抽象性,注重在抽象的层面探讨人的价值和意义。如费尔巴哈,他主张将“感性”看作人的最高本质,把人本主义建立在人的自然欲求和人的感性幸福基础上。作为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切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将自身看作一种关于人的实践、人的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多注重从大写的、抽象的人出发,而是强调人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的统一,即人的类存在、社会存在与个体存在的统一。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的类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和单个人的本质的统一来理解人的本质。所谓人的类本质,是指在和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来讲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所谓人的社会本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上来理解人的本质。众所周知,马克思曾给人作了这样的定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即是说,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在生产活动这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才派生出其他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所谓单个人的本质,是指人不仅作为类和社会群体中的成员而存在,在现实中,人同时作为个体而存在。一个人之所以区别于另一个人,恰恰因为他是一个作为个体的存在而存在。马克思的人学,正是基于人的三种存在本质而展开的,故而它强调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由此来看,所谓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不是单指现实生活中对单个人的人文关注,或对抽象的、大写的“人”的类本质的关注,或对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价值关注,而是对三者的共同的关注。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是指在哲学研究和理论探讨中关注“人”这种主体性的存在及其意义,也是指在社会建设层面关注各个群体和集体的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同时也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紧密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关注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彻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一方面是指要全面、正确地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及其人学理论,让学生们学习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真谛和人学精神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结合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问题的人文解释力。再者,在教学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统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学主张,从而建立客观、科学的人学观,进而建立具有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事实上,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恰恰是要让他们在良好的人文感召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精神,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感受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似乎体现为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事实上,它并不是单纯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本质在于,要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但这种价值尺度的衡量不是以西方所谓的符合人道与否作为基本判断标准,而是要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并将其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发展旨趣。它体现了一种对人的三种价值相统一的整体关切。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一点是任何人无法无视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是令人乏味的单纯的意识形态,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的科学理论。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一个涉及到如何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
总的来讲,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中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的专业领域不自信;一些教师教学业务不够精深,教学效果较低;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的灌输,不能有效结合社会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等等。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一条重要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文批判精神用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教授给学生。可以说,一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因为他们武断地将该课仅仅看作是意识形态的强行灌输。而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武断”的印象恰恰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授课不当所造成的;一些教师之所以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不自信,是因为他们不能真正把握和正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思想生命力;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不能有效结合社会实际,是因为他们不能在社会现实批判中展示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强大批判力,不能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特征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身。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摆脱一味的意识形态灌输,更多地在课堂讲解中弘扬和传递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和人文关怀,那么,必然会有更多的学生消除他们对该课程的抵触感,并真诚地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所吸引。由此,在极富批判力和社会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会增添更多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