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谈环境学媒介环境学视角下互联网传播偏向与影响

谈环境学媒介环境学视角下互联网传播偏向与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5997 浏览:163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人类迈入电子时代之后,科技便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其中,集以往各媒介之大成于一身的互联网的问世便是其中最受瞩目的成果之一,互联网的问世将我们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我们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运行都与互联网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无疑是当今传播媒介中最为闪耀的明星。正是基于互联网在传播媒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我们社会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使得我们对于互联网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论述作用也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与以往大多数对于互联网的探讨集中在传播内容、传播对策以及传播等方面不一样的是:本论文将探讨和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互联网这一媒介本身,试图借助媒介环境学这一论述视角,以浅析媒介本身的特性、偏向入手,探究由于媒介自身的独有特性和偏向,给人类的心理和感知、社会和文化究竟带来了怎样的不易察觉的影响,以及面对这样的影响我们该作何应对与深思。本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浅析和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生态学”的名号之辩,媒介环境学思想源流的简单追溯和对媒介环境学三个核心命题的阐述完成了对于媒介环境学这一学派的简单概述,为后文的论述树立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论述视角。由于媒介环境学的定义便是“将媒介当作环境来探讨”,于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分别以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具体浅析了“作为环境的互联网”自身的媒介特性。作为感知环境的互联网具有多感官同时卷入、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以及高度的自主选择性等特点;作为符号环境的互联网,是多重符号环境的组合,其中表征性符号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环境层面,文章主要浅析了互联网与其它媒介、互联网与信息时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引入了伊尼斯、麦克卢汉以及梅罗维茨等人的媒介论述,以媒介的时空偏向、感官偏向和场景偏向这三个维度切入,详细浅析了互联网的空间偏向、全面延伸和场景融合偏向的媒介特点,同时也着重探讨了由于互联网的这些偏向所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文化的以及对人类自身的潜在影响。同时我们也带着波兹曼批判电视文化的启迪,以互联网这一媒介出发回答了他提出的四个关于讨论媒介人性化的不足,对互联网的媒介人性化不足进行了浅析。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如何尽量减少由于互联网的偏向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媒介环境的平衡这一不足提出的展望与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以将媒介教育纳入学校系统,有效利用媒体自身这一工具,注重道德内涵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各种媒介的互补和利用平衡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结语部分,对媒介环境学这一学派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带着媒介环境学派一以贯之的浓浓的人文关怀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发出呼吁:要意识到并重视媒介对于我们的潜在影响,媒介是水,我们是鱼,不要像麦克卢汉所说的那样,“鱼儿到了岸上才知道水的有着”。关键词:媒介环境学论文互联网传播论文偏向论文影响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引言8-13

    (一)选题作用8

    (二)探讨近况8-11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1-13

    一、媒介环境学派概述13-16

    (一)论述溯源13-14

    (二)核心命题14-16

    二、作为环境的互联网16-23

    (一)作为感知环境的互联网16-18

    1.多种感官的同时卷入17

    2.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17-18

    3.高度的自主选择性18

    (二)作为符号环境的互联网18-20

    1.表征性占主导的媒介符号形式19-20

    2.多重符号环境的集合20

    (三)作为社会环境的互联网20-23

    1.互联网与其它媒介21

    2.互联网与信息时代21-23

    三、互联网的偏向及影响23-37

    (一)互联网的空间偏向及影响23-26

    1.知识的垄断与媒介帝国主义25

    2.技术的追慕与人文的失衡25-26

    (二)互联网的“全面延伸”偏向及影响26-29

    1.多感官卷入与娱乐性28

    2.浅度卷入与深思的缺失28-29

    3.多功能与功能的全面截除29

    (三)互联网的场景隔离与融合的偏向29-33

    1.打破信息壁垒和支持信息共享31-32

    2.社会化进程的加速32

    3.权威的下降和中区行为的出现32-33

    (四)互联网偏向的媒介人性化探究33-37

    1.波兹曼对电视文化的批判33-34

    2.互联网偏向的媒介人性化浅析34-37

    四、对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平衡的深思与展望37-40

    (一)媒介教育是实现媒介媒介环境平衡的思想基础37-38

    (二)媒体自身是实现媒介环境平衡的有效工具38

    (三)道德内涵及精神文明的强调是实现媒介环境平衡的重要保证38-39

    (四)各种媒介的互补及利用平衡是实现媒介环境平衡的根本途径39-40

    五、结语40-4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