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简析公民权利网络舆论监督状况、理由与对策生

简析公民权利网络舆论监督状况、理由与对策生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12539 浏览:491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社科院编撰的《社会蓝皮书》在《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浅析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之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浅析了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时发现,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并称互联网已经成为继传统大众媒介被认为是“第四权力”之后的“第五权力”。本论文以中国当代网络舆论监督现象为探讨对象,重点关注“中国网络舆论监督标志性的一年”即2008年之后的网络热点事件,以传统舆论监督参与者——媒体和党政部门——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角色变化为主要背景,以笔者主持的一项基于江苏网民舆论监督近况及规范意识的调研成果为重要参考。经探讨发现:传统媒体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成为一般参与者,党政部门在“舆论引导新格局思想”下着力提升舆情应对能力,而公众跃居主要并且活跃的监督者、舆情推动者,网络舆论监督的媒介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公众对其中失范侵权行为的认知有一个感性到理性的历程,亟需良性推进。文章主体部分考察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公民权利(主要是隐私权和名誉权)、公共权利、公共权力的联系。在已有的新闻法学、舆论监督探讨框架下指出网络舆论监督在具体体现、构成要件和抗辩事由上的特殊性,并进一步浅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舆论监督新形式——“第三方调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梳理了相应法条,评析了相关案例。最后,在推动网络舆论监督良性进展的对策探讨中,引入“仪式传播观”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并进行了本土化的讨论,提出了具有一定建设作用的具体倡议。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论文公民权利论文第三方调查论文新闻法学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9

    绪论9-14

    一、探讨的背景和缘起9-10

    二、国内外探讨近况及成果10-12

    三、本论文的突破口和革新之处12

    四、本论文的探讨内容和策略12-14

    第一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当代环境14-31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的媒介环境14-20

    一、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14-16

    二、媒介融合视阈下的网络舆论监督16-20

    (一) 媒介融合探讨评述和主要观点16-19

    (二) 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探讨启迪19-20

    第二节 传统舆论监督参与者的角色变化20-23

    一、传统媒体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变化20-21

    (一) 传统舆论监督遭遇瓶颈20-21

    (二)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成为一般参与者21

    二、党政部门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变化21-23

    (一) 既是被监督者、也是监管者22

    (二) 在“舆论引导新格局”思想下提升舆情应对能力22-23

    第三节 公众网络舆论监督的参与和认知情况23-31

    一、网民跃居主要并且活跃的监督者、舆论推动者23-27

    (一) 广泛参与、形式多样23-25

    (二) 重点关注涉官、涉富、涉黑25-27

    二、对监督失范的认知有一个感性到理性的历程27-31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不足与公民权利的保护31-40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与公民隐私权31-34

    一、网络舆论监督侵犯隐私权的具体体现和构成要件31-33

    二、网络舆论监督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特殊性33-34

    第二节 网络舆论监督与公民名誉权34-38

    一、诽谤和侮辱——网络舆论监督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35-37

    二、网络舆论监督侵犯名誉权抗辩事由的特殊性37-38

    第三节 尊重和保障公民舆论监督权38-40

    一、舆论监督权的权利属性和论述基础38

    二、保障舆论监督权的基础和前提38-40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新形式“第三方调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40-53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典型案例40-43

    一、案例评述:网络舆论监督重大刑事案件40-42

    二、案例回顾:“第三方调查”机制的形成42-43

    第二节 “第三方调查”机制探讨43-49

    一、“第三方调查”的特点与机制44-46

    二、“第三方调查”的背后是职业媒体缺位、律师身份尴尬46-49

    (一) 媒体监督不应放弃舆论引导46-48

    (二) 律师的法定权利应该得到尊重48-49

    第三节 “第三方调查”机制启迪49-53

    一、相关法学概念比较法及启迪49-51

    (一) 与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比较法启迪49-50

    (二) 与陪审团的比较法启迪50

    (三) 与审判委员会的比较法启迪50-51

    二、“第三方调查”呼吁真正的第三方51-53

    第四章 推动网络舆论监督良性进展53-64

    第一节 依法保护和规范网络舆论监督53-55

    一、依法保护网络舆论监督53-54

    二、依法规范网络舆论监督54-55

    (一) 网络空间的特殊性54-55

    (二) 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边界55

    第二节 借仪式共享观变制约为参与55-59

    一、网状探讨路径:信息传播方式的无法管56-57

    二、情感维系诉求:信息接收方式的不宜管57-58

    三、符号解读方式:生活方式角度的不好管58-59

    第三节 以媒介素养教育适应新兴媒体规律59-64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60-61

    二、媒介素养的赋权作用探讨及启迪61-62

    三、全面提升网络舆论监督参与者的媒介素养62-64

    结语64-65

    附录A《网络舆论监督近况认知调查》问卷65-68

    附录B《WEB2.0 时代的民意表达》调查概述68-7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